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竹瀝湯中包含竹瀝,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效。竹瀝,乃取自竹子之液,性寒涼,味甘,具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等功效。
竹瀝善於治療因熱毒蘊肺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材相配合,可增強藥效,使治療更具針對性。同時,竹瀝還具有清熱生津之效,有助於緩解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加味竹瀝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清熱解毒: 竹瀝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黃芩則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與竹瀝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
- 涼血止血: 黃芩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而竹瀝則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對血液的影響,共同達到涼血止血的效果。
總而言之,黃芩的加入,可以增強加味竹瀝湯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加味竹瀝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 潤肺止咳: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竹瀝清熱解毒,二者合用,能有效緩解肺熱咳嗽、乾咳少痰等症狀。
- 養陰生津:麥門冬可滋養陰液,生津止渴。竹瀝亦有生津止渴之效,二者配合,可有效改善因陰虛津虧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加味竹瀝湯中加入麥門冬,旨在增強其潤肺止咳、養陰生津的功效,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加味竹瀝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瀉火:知母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竹瀝本身也具清熱解毒之效,兩者合用,可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邪,適用於熱證所致的病症,例如熱病、高熱、口渴、咽喉腫痛等。
- 滋陰潤燥:知母除了清熱瀉火,還能滋陰潤燥,緩解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竹瀝也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兩者共同作用,可增強潤燥生津的效果,更適合陰虛火旺的患者使用。
加味竹瀝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為了其利水滲濕的功效。竹瀝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單獨使用,容易傷脾胃。茯苓則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作用,能補脾胃之氣,防止竹瀝寒性過於傷脾胃。
此外,茯苓還能與竹瀝協同作用,加強利水滲濕的效果。竹瀝清熱解毒,能將體內濕熱排出,而茯苓利水滲濕,則能幫助竹瀝將水濕排出體外,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加味竹瀝湯,由竹瀝、黃芩、麥門冬、知母、茯苓五種藥材組成,主治煩悶不安,一種以心煩、胸悶、呼吸急促為主要表現的心血管疾病。
組成與藥效介紹: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竹瀝:**味甘、性寒,歸胃、肺經,具有清熱涼血、潤肺止咳、益氣生津、止渴利尿、清熱止痢、消腫化瘀、除煩止渴、益氣生津、清熱瀉火、解毒消渴、活血化瘀、利尿通便、止瀉痢、清熱涼血等功效。
臨牀應用:
加味竹瀝湯主要用於治療煩悶不安,一種以心煩、胸悶、呼吸急促為主要表現的心血管疾病。該病症多由妊娠3-4個月,心包三焦二經氣逆,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心煩、胸悶、呼吸急促等症狀。
用法用量:
加味竹瀝湯一般一日一劑,水煎服。具體用法用量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遵醫囑服用。
禁忌與注意事項:
加味竹瀝湯不宜與辛辣、油膩、寒涼等食物同服。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總結:
加味竹瀝湯是一種常用的中醫方劑,具有清熱涼血、潤肺止咳、益氣生津、止渴利尿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煩悶不安,一種以心煩、胸悶、呼吸急促為主要表現的心血管疾病。
傳統服藥法
淡竹瀝1合, 黃芩1錢, 麥冬1錢, 知母1錢, 白茯苓1錢半。
上(口父)咀。水2盞,加炒黃柏3分,煎1盞,入竹瀝再煎1-2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竹瀝湯, 出處:《廣嗣紀要》卷九。 組成:淡竹瀝1合,黃芩1錢,麥冬1錢,知母1錢,白茯苓1錢半。 主治:子煩。妊娠3-4月,因心包、三焦二經氣逆,致煩悶不安,口乾舌燥者。
加味竹瀝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一。 組成:麥冬2錢,石斛3錢,羚羊角1錢5分,橘紅1錢,膽星5分,僵蠶1錢5分(炒),天麻8分,淡竹瀝半杯,薑汁1滴(同衝服)。 主治:中風,風火熾盛,胃津不能上行,痰塞靈竅,昏不知人,證屬中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