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白皮五味飲子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

DI GU BAI PI WU WEI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28%
心經 15%
腎經 7%
肝經 7%
脾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地骨白皮五味飲子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虛熱燥渴,知母的加入可以有效清熱降火,緩解症狀。
  2. 滋陰潤燥: 知母除了清熱瀉火外,還兼具滋陰潤燥之效。地骨白皮五味飲子中含有大量滋陰潤燥的藥材,例如地骨皮、白芍、五味子等,知母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

綜上所述,知母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升地骨白皮五味飲子的清熱瀉火和滋陰潤燥功效,使其更適合治療陰虛火旺、虛熱燥渴等症狀。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地骨皮、白茅根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作用,適用於熱病傷陰,津液不足,口渴咽乾等症。

二、緩解燥熱:麥門冬能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同時,麥門冬還能滋養心陰,有助於緩解因熱病而導致的心煩不寧等症狀。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方中加入竹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利咽止渴:竹瀝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咽開音的功效。此方以地骨皮、白薇等清熱涼血為主,竹瀝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清熱解毒之效,並可緩解因熱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

二、 協調藥性,增進療效:地骨白皮五味飲子方中,地骨皮、白薇等藥性偏寒,而竹瀝性寒,但甘味平和,能起到調和藥性,減少寒涼之性,避免過寒傷脾的作用,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中加入蜂蜜,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潤燥生津:方中地骨皮、白薇等藥材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但易傷津液。蜂蜜性甘平,入肺、脾、大腸經,具有潤燥生津、止咳化痰的作用,可緩解藥物寒涼之性,避免傷津,並增強藥效。
  2. 調和藥性:蜂蜜味甘,質地粘稠,可緩和方中藥物的苦味,使藥性更易於接受,提高患者服藥的順應性。同時,蜂蜜還有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主治天行病(外感熱病)痊癒後,因體氣虛弱而出現的症狀,如反覆頭痛、唇口乾燥、忽冷忽熱(乍寒乍熱),且發作有規律性;亦適用於傷寒後類似病機者。此方針對「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氣陰兩傷」之證,即外邪雖退,但體內仍殘留虛熱,兼有津液耗損、正氣未復之病理狀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地骨白皮(地骨皮)

    • 性甘寒,歸肺、肝、腎經,善清虛熱、涼血除蒸,尤長於退氣分之熱而不傷陰。
    • 此證之「頭痛、乍寒乍熱」為虛熱浮越之象,地骨皮能透熱外達,清除餘熱。
  2. 知母

    • 苦甘寒,清熱瀉火,滋陰潤燥。與地骨皮協同,增強清虛熱之力,同時生津止渴,針對「唇口乾」。
    • 知母入肺胃腎經,能涵蓋上中下三焦之熱,防止陰虛內熱復燃。
  3. 麥門冬(去心)

    • 甘微寒,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量獨重(5兩),彰顯「益氣陰」為本方的核心。
    • 熱病後「氣虛羸」實為氣津俱虧,麥門冬補水(陰)以制火(熱),兼能濡養口唇。
  4. 竹瀝

    • 甘寒滑利,清熱化痰,兼能滋潤臟腑。此處利用其「透達」之性,引虛熱從痰濕分解而散,且助津液上承以緩解口乾。
    • 傳統認為竹瀝可走經絡,針對「頭痛」或為清除經絡中殘留熱邪。
  5. 白蜜

    • 甘平,補中潤燥,調和藥性。與麥門冬、竹瀝共成「甘寒養陰」之勢,滋補同時緩解燥熱。

整體治療思路:

  • 清餘熱+養氣陰:地骨皮、知母清解虛熱;麥門冬、白蜜補氣陰,標本兼顧。
  • 津液並調:竹瀝與蜜一滑一潤,促進津液生成與輸布,改善乾燥症狀。
  • 動靜結合:地骨皮、知母性走而不守,清熱不滯;麥門冬、白蜜守而不走,滋養根基。

此方設計契合熱病後「陰傷熱伏」之病機,通過清熱養陰、潤燥生津,使陰平陽秘,虛熱自退,諸症得緩。

傳統服藥法


地骨白皮3兩,知母3兩,麥門冬5兩(去心),竹瀝1升,白蜜3合。
上切,地骨皮、知母和麥門冬,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納竹瀝、蜜攪調,分3次溫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如覺虛,不能空腹頓盡,欲間食服亦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嗜眠症(嗜睡症)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 出處:《外台》卷三引《許仁則方》。 組成:地骨白皮3兩,知母3兩,麥門冬5兩(去心),竹瀝1升,白蜜3合。 主治:天行病癒後,體氣虛羸,每覺頭痛,唇口乾,乍寒乍熱,發作有時,或雖能行動運轉,然每作時節有前狀者;兼主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