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

DI GU BAI PI WU WEI YIN ZI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肺經 29%
胃經 29%
心經 17%
腎經 8%
肝經 8%
脾經 2%
大腸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天行病癒後,體氣虛羸,每覺頭痛,唇口乾,乍寒乍熱,發作有時,或雖能行動運轉,然每作時節有前狀者;兼主傷寒。

傳統服藥法

地骨白皮3兩,知母3兩,麥門冬5兩(去心),竹瀝1升,白蜜3合。
上切,地骨皮、知母和麥門冬,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納竹瀝、蜜攪調,分3次溫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如覺虛,不能空腹頓盡,欲間食服亦佳。

方劑組成解釋

知母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渴除煩。用於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麥門冬性甘、微苦、寒。主治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乾口燥、便秘。

竹瀝性甘,苦,寒。主要功效清熱降火;滑痰利竅。主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熱病痰多;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

蜂蜜性味甘、平。主治調補脾胃、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潤膚生肌、解毒。用於脾胃虛弱、體倦少食、脘腹作痛、肺燥咳嗽、腸燥便秘、目赤、口瘡、潰瘍不斂、風疹瘙癢、水火燙傷、手足裂、肺燥咳嗽、痰少或乾咳、腸燥津枯、大便秘結、瘡瘍熱毒、或服烏頭、附子等引起的毒性反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嗜眠症(嗜睡症)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 出處:《外台》卷三引《許仁則方》。 組成:地骨白皮3兩,知母3兩,麥門冬5兩(去心),竹瀝1升,白蜜3合。 主治:天行病癒後,體氣虛羸,每覺頭痛,唇口乾,乍寒乍熱,發作有時,或雖能行動運轉,然每作時節有前狀者;兼主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加味竹瀝湯

相似度 66%

門冬知母湯

相似度 66%

地黃加減湯

相似度 57%

秘傳清燥湯

相似度 54%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