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瘧散

QU NU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法律》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19%
腎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2%
大腸經 6%
肝經 4%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祛瘧散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益氣扶正:瘧疾常耗傷正氣,導致體虛乏力。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扶正祛邪,改善瘧疾患者體弱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2. 固表止汗:瘧疾發作時,常伴有發熱、盜汗等症狀。黃耆能固表止汗,收斂腠理,防止汗液過多流失,減輕瘧疾患者的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祛瘧散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扶正祛邪:瘧疾常致氣血虧虛,症見面色蒼白、乏力倦怠等。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功效,能補益脾肺之氣,提升機體抵抗力,扶正祛邪,增強抵抗瘧疾的能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祛瘧散中其他藥物如柴胡、黃芩等,具有清熱解毒、疏肝利膽之功效,人參可與之相配,補益脾氣,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瘧疾。

祛瘧散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護正氣:瘧疾發作時,脾胃功能受損,氣血不足,導致正氣虛弱,易受外邪侵襲。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可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瘧疾的再次發作。
  2. 燥濕化痰,清熱解毒:瘧疾發作時,體內濕熱蘊積,痰濁內生,進一步加重病情。白朮兼具燥濕化痰、清熱解毒之效,可化解體內濕熱,清除痰濁,緩解瘧疾症狀。

白朮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伍,共同發揮祛除瘧疾、增強正氣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祛瘧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瘧疾常伴隨脾胃虛弱,濕氣困阻。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可改善脾胃功能,利水消腫,有助於驅除瘧疾所致的濕邪。
  2. 安神定志: 瘧疾患者常出現精神不振、心悸失眠等症狀。茯苓入心經,能寧心安神,緩解患者因瘧疾發作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有助於恢復身心健康。

祛瘧散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胃止嘔:瘧疾發作常伴隨惡寒發熱、嘔吐等症狀。砂仁味辛溫,能溫胃止嘔,緩解瘧疾患者的胃寒不適,提升機體抵抗力。
  2. 行氣化濕:砂仁具有行氣化濕的功效,能疏通氣機,利濕化濁,有助於清除體內濕邪,防止瘧疾反覆發作。

因此,祛瘧散中加入砂仁,可以有效緩解瘧疾患者的症狀,提高藥效,促進患者康復。

祛瘧散中包含草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燥濕,散寒止痛: 草果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瘧疾常因寒濕之氣侵襲脾胃所致,草果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濕,緩解腹痛、嘔吐等症狀。
  2. 行氣化濕,消食除積: 草果還具有行氣化溼、消食除積的功效,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溼,排除體內的溼邪,促進食物消化,減輕瘧疾發作時出現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草果在祛瘧散中起到了溫中散寒、燥溼化痰、行氣化溼、消食除積等作用,有助於治療瘧疾。

祛瘧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理氣健脾: 瘧疾常伴有脾胃氣虛,消化不良。陳皮味辛性溫,能行氣解鬱,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2. 燥濕化痰: 瘧疾發作時,常伴有濕邪內阻,痰濁壅盛。陳皮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能疏通氣機,化解痰濕,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進而減輕瘧疾的發作。

因此,祛瘧散中加入陳皮,可有效改善脾胃功能,化解濕痰,增強機體抵抗力,輔助治療瘧疾。

祛瘧散中包含五味子,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滋腎固精、生津止渴之效。瘧疾常伴有發熱、盜汗、乏力等症狀,五味子可補益肺腎之氣,緩解這些症狀。

其二,五味子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瘧疾是由瘧原蟲感染引起的,五味子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幫助機體抵禦瘧原蟲的侵襲,達到預防和治療瘧疾的效果。

祛瘧散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的功效。祛瘧散中多用辛燥之品,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可以起到保護脾胃、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能解毒增效,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瘧疾的效果。甘草還能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協同治療的作用。

祛瘧散中加入烏梅,主要原因有二:

  1. 收斂止瀉: 瘧疾發作時,常伴有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烏梅味酸性收斂,能止瀉止痢,緩解瘧疾發作期間的腸胃不適。
  2. 酸澀降逆: 瘧疾的寒熱交替,常導致氣機逆亂,上逆犯心,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烏梅酸澀入肝,能降逆止嘔,使氣機下行,緩解心胸不適。

因此,烏梅在祛瘧散中發揮收斂止瀉、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瘧疾患者的整體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祛瘧散」,組成成分:黃耆、人參、白朮、茯苓、砂仁、草果、陳皮、五味子、甘草、烏梅。

黃耆

  •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
  • 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人參

  •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
  • 補氣、益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

白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
  •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茯苓

  •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
  •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砂仁

  • 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
  • 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草果

  • 性溫,味辛,歸脾、胃經。
  • 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

陳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
  •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五味子

  • 性溫,味酸、澀,歸肺、腎、心經。
  • 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甘草

  • 性甘平,歸脾、肺、心經。
  •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烏梅

  • 性溫,味酸、澀,歸肝、脾、肺、腎經。
  • 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

總述

「祛瘧散」是中藥方劑中常用於治療瘧疾的一種方劑,其組成成分包括黃耆、人參、白朮、茯苓、砂仁、草果、陳皮、五味子、甘草、烏梅等,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祛風除濕、固澀收斂、驅蟲殺蟲、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可有效緩解瘧疾症狀,增強抵抗力,促進康復。

傳統服藥法


黃耆(蜜炙)1錢6分,人參1錢,白朮1錢,白茯苓1錢,砂仁1錢,草果1錢,陳皮(去白)1錢,五味子1錢,甘草7分,烏梅3枚(去核)。
水2鐘,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1鐘,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滋補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緩解腹瀉的作用,如有腹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祛瘧散,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好高良薑(銼碎,微炒)、好川白薑(炮,銼)各等分。 主治:瘧疾熱多寒少,及時行寒熱等瘧。

祛瘧散, 出處:《法律》。 組成:黃耆(蜜炙)1錢6分,人參1錢,白朮1錢,白茯苓1錢,砂仁1錢,草果1錢,陳皮(去白)1錢,五味子1錢,甘草7分,烏梅3枚(去核)。 主治:瘧疾表裏之邪已透,中氣虛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