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靈湯

JI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6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19%
肺經 16%
腎經 15%
脾經 10%
胃經 7%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九靈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之功效。九靈湯多用於治療腎陰虛、精血虧損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症狀,熟地黃可滋養腎陰,補益精血,從根本上改善症狀。
  2. 調和藥性: 九靈湯中其他藥物如山藥、茯苓等多偏燥性,而熟地黃性溫,可起到調和藥性、緩解燥性藥物的副作用的作用。

九靈湯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九靈湯主治腎虛精虧、遺精滑精、腰膝痠軟等症,而山茱萸恰可補益腎氣,固攝精關,從根本上改善症狀。

二、澀精止瀉:山茱萸還有澀精止瀉的作用,對於腎虛引起的滑精、遺精、久瀉等症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九靈湯中加入山茱萸,不僅能補腎固精,更能收斂固澀,使精氣不外泄,達到治療目的。

九靈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九靈湯多用於脾胃虛弱、濕氣困脾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白朮可以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並利水滲濕,改善脾虛濕困的狀態。
  2. 佐助其他藥物: 九靈湯中多含有茯苓、蒼朮等藥物,白朮與之搭配,可以起到增強健脾利濕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白朮的加入,可以起到協同作用,提高方劑的療效。

九靈湯中包含防己,主要基於其 祛風濕、利水消腫 的功效。

防己性寒,味苦,入膀胱、腎經,具有 祛風濕、利水消腫 的功效。九靈湯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水腫等症,而防己的藥性可以 祛除風寒濕邪,利水消腫,緩解疼痛,因此被列入方劑之中,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防己還具有 解毒 的作用,可以 減輕藥物毒性,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九靈湯中加入紫花地丁,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紫花地丁性寒,味苦,歸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其藥性專長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疔瘡、癰腫、丹毒、濕疹等。九靈湯作為治療熱毒瘡瘍的方劑,加入紫花地丁可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促進瘡瘍的癒合。此外,紫花地丁還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九靈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之效。九靈湯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症見發熱、頭痛、鼻塞、咽痛、咳嗽等,而荊芥可以幫助驅散外邪,改善上述症狀。
  2. 宣肺利咽,止咳化痰:荊芥還具有宣肺利咽、止咳化痰的功效。九靈湯也常用於治療風熱咳嗽,症見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荊芥可幫助宣通肺氣,利咽止咳,化解痰液。

九靈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九靈湯多用於熱病、血熱妄行、心煩不寐、口渴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緩解上述症狀。
  2. 養血安神: 生地黃具有養血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狀。九靈湯中常配合其他具有安神作用的藥材,如酸棗仁、茯苓等,共同發揮養血安神、寧心安神之效。

九靈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血分,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九靈湯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分瘀熱所致的各種疾病,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以緩解熱毒造成的症狀。
  2. 活血化瘀:牡丹皮能活血化瘀,對於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瘀斑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九靈湯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

九靈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九靈湯中可能包含性寒、性熱或毒性較大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性更趨平和,降低副作用。
  2. 補益脾胃: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作用。九靈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疾病,加入甘草可以起到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使藥效更易發揮。

主治功效


九靈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洞天奧旨》的記載,九靈湯主要用於治療腰癰,即發生於腰部的癰疽,特別是「腰眼生疽疼痛」。古文描述了腰癰的病因病機,指出其與膀胱和腎的關係密切:「腰下發者,發於兩腰之下,乃膀胱中膂之腧穴也...膀胱與腎有別,毒發於膀胱,與毒發於腎經,其輕重必異。然膀胱之氣,一遵腎之氣而行,膀胱中膂之腧穴生癰,必腎中先自有火毒也。」這段話說明,腰癰的發生雖然與膀胱有關,但根本原因在於腎中火毒。進一步分析:「火之有餘,必水之不足,邪之甚旺,必正之大虧。水不能濟火,正不能祛邪,恐有倒陷之禍。」這提示了治療的關鍵在於滋水以制火,扶正以祛邪。

九靈湯的組成包含熟地黃、山茱萸、白朮、防己、紫花地丁、荊芥、生地黃、牡丹皮、甘草,以及另一版本的白朮、杜仲、當歸、金銀花、防己、豨薟草。

治療原理分析:

從藥物組成來看,九靈湯的治療原理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 滋陰補腎,清熱解毒: 熟地黃、山茱萸滋陰補腎,充實腎精,以制約火毒。生地黃、牡丹皮、紫花地丁則清熱涼血解毒,清除體內熱毒。

  2. 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白朮健脾益氣,增強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此處使用大量白朮,一方面是補益正氣,另一方面是透過健脾運化水濕來減輕患部的腫脹與疼痛。

  3.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防己祛風除濕,紫花地丁、牡丹皮活血化瘀,荊芥辛散透邪,共同作用於患處,減輕疼痛,促進癰疽消散。

  4.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使藥效更為協調。

古文提到「一劑輕,四劑全愈」,這說明九靈湯對於腰癰的療效顯著。而另一版本中,白朮、杜仲、當歸、金銀花、防己、豨薟草的組合更偏向於補氣活血,祛風除濕為主,在滋陰清熱上的藥效相對弱一些,是否適用於此種情況,還有待商榷。

總體而言,九靈湯透過滋陰補腎、清熱解毒、健脾益氣、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多重功效,針對腰癰的病因病機進行治療,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九靈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六。 組成:熟地2兩,山茱萸1兩,白朮2兩,防己1錢,紫花地丁1兩,荊芥(炒黑)3錢,生地5錢,丹皮5錢,生甘草3錢。 主治:腰眼生疽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