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傷散

JIU SH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22%
脾經 17%
腎經 13%
肺經 11%
胃經 7%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救傷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外傷出血或瘀血腫痛,用當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2. 補血益氣: 當歸還具有補血益氣之效。外傷失血或氣血不足,會導致體虛乏力,傷口難以癒合。當歸可以補益氣血,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救傷散中加入當歸,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補血益氣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傷。

救傷散中包含熟地黃,主要是基於其補血滋陰的功效。

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後所得,性溫,味甘,歸腎、肝經。其補血作用強於生地黃,可改善因氣血虧虛引起的創傷出血、瘀血腫痛等症狀。同時,熟地黃滋陰作用亦較生地黃強,可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傷口難癒合、疼痛等。

救傷散中加入熟地黃,不僅能補血止血,更可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救傷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健脾: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救傷散多用於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而這些情況常伴隨氣血虧虛、脾胃虛弱。白朮補氣健脾,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有利於傷勢的恢復。

2. 止血生肌: 白朮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作用。救傷散中加入白朮,可以起到止血生肌、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總之,白朮在救傷散中發揮著補氣健脾、止血生肌的功效,有利於改善患者體質,促進傷口癒合。

救傷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痛止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斂陰止血、柔肝止痛之功效。救傷散多用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白芍可有效緩解疼痛,並促進傷口止血,加速傷口癒合。
  2. 緩解瘀血:白芍能舒筋活絡、散瘀止痛,對於跌打損傷所致的瘀血腫痛,白芍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加速康復。

總之,白芍在救傷散中,起著止痛止血、緩解瘀血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跌打損傷的功效。

救傷散中含有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救傷散主要用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而這些情況往往伴隨著熱毒瘀血,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幫助傷口癒合。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補益心腎。外傷出血會損傷血液,造成氣血不足,生地黃可以滋補氣血,促進血液生成,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救傷散中加入生地黃,不僅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更能滋陰養血,促進傷口癒合,從而達到治療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的功效。

救傷散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強筋健骨:杜仲性溫,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救傷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杜仲的補益作用可促進受傷部位的恢復,減輕疼痛,加速骨骼癒合。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杜仲除了補益作用外,還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跌打損傷往往伴有瘀血腫痛,杜仲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腫痛症狀。

「救傷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緩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毒性之功效,能減輕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傷口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氣益血,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並能解毒消腫,減輕疼痛,提升藥效。

此外,甘草還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因此,甘草在「救傷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緩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救傷散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救傷散多用於外傷出血、瘀腫疼痛等症,牡丹皮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並能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其二,牡丹皮能緩解疼痛。救傷散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疼痛難忍。牡丹皮具有解毒止痛之效,能有效緩解外傷引起的疼痛,使患者舒適度提高。

綜上所述,牡丹皮在救傷散中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救傷散」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辨證錄》記載,救傷散主要用於治療「跌閃失足,以致傷損胎元,因而疼痛」。方劑組成包含:

  • 歸身、熟地黃:大劑量應用,主要作用為滋陰養血、補益肝腎,旨在補充因跌閃而耗損的氣血,穩固胎元。
  • 白芍、白朮:白芍柔肝止痛、養血斂陰,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兩者合用可以調和營衛,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氣血的生成與運行。
  •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與熟地黃相輔相成,加強滋陰養血的功效。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對於跌閃傷胎有針對性的治療作用。
  • 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可減輕跌閃造成的局部瘀血和炎症反應。

從《辨證錄》中提供的兩個方劑來看,第一個方劑針對跌閃無胎者,加入了蘇木、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物,以加強祛瘀止痛的效果。第二個方劑「救傷散」則更注重補益和安胎,沒有使用強力的活血破瘀藥物,主要用於治療有胎之跌閃。

總體而言,「救傷散」的治療原理是以補益氣血、滋陰養血為主,同時兼顧活血化瘀、緩急止痛,達到既能治療跌閃損傷,又能安胎保胎的目的。方中重用歸身、熟地黃滋補肝腎,養血益精,奠定了安胎的基礎;白芍、白朮、生地黃、杜仲、甘草、牡丹皮等藥物相互配合,協同發揮作用,使氣血調和,胎元穩固,疼痛消除。

古文內容分析

《辨證錄》中對於「救傷散」的描述突出了其**「既能去瘀,又不傷胎」**的特點,這也是該方劑的精妙之處。跌閃損傷往往伴隨著瘀血阻滯,但對於孕婦而言,過度活血化瘀可能會導致流產的風險。而「救傷散」則通過巧妙的配伍,在祛瘀的同時,更加注重補益氣血,從而實現了既能有效治療跌閃損傷,又能保護胎兒安全的目的。

文中還提到「治無胎之跌閃,可建奇功,治有胎之跌閃,尤有殊績者也」,這句話進一步強調了「救傷散」在治療有胎跌閃方面的優勢。

需要注意的是,古文內容中也提供了另一個方劑,該方劑加入了蘇木、乳香、沒藥,更偏重於活血化瘀,適用於無胎之跌閃。這也說明瞭中醫的辨證論治思想,即使是相似的病症,也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傳統服藥法


歸身1兩,熟地1兩,白朮5錢,白芍5錢,生地5錢,杜仲5錢,甘草1錢,丹皮2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柔之品較多,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救傷散, 出處:《辨證錄》卷十二。 組成:歸身1兩,熟地1兩,白朮5錢,白芍5錢,生地5錢,杜仲5錢,甘草1錢,丹皮2錢。 主治:跌閃失足,以致傷損胎元,因而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