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九寶散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等。其組成中包含膽礬,這是一種特殊的礦物藥材,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膽礬的主要成分為重金屬礦物,通常被用作清熱解毒的藥物,能夠有效地幫助消除體內的濕熱和毒素。在九寶散中,膽礬的加入旨在強化方劑的解毒效能,尤其對於因內熱積聚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如口舌生瘡、皮膚癢痛等,具有良好的療效。此外,膽礬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提升身體的整體機能。綜合來看,膽礬的使用不僅增強了九寶散的療效,也使得其在處理各種熱毒問題上更具針對性與有效性,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理論中「君臣佐使」的治療理念。
九寶散中包含細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 細辛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溫肺止咳的功效。九寶散多用於治療風寒襲肺、外感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細辛作為發散風寒的主藥,可有效疏解表寒,促進氣血流通。
2. 溫經止痛: 細辛亦具溫經止痛之效,可緩解風寒引起的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九寶散中常與其他溫經止痛藥材搭配使用,如川芎、白芷等,協同作用,達到溫經散寒、止痛止咳的效果。
九寶散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蔓延,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
- 增強藥效: 大青鹽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發揮藥效,增強九寶散的整體清熱解毒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
因此,大青鹽在九寶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清熱解毒和增強藥效的功效,使其成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九寶散中包含蓽茇,主要原因有二:
- 溫脾止瀉:蓽茇性溫,具有溫脾止瀉之效。九寶散主治脾虛洩瀉,蓽茇可溫暖脾陽,固護脾胃,幫助止瀉。
- 理氣行氣:蓽茇辛溫芳香,能行氣理氣,驅除腸胃寒氣。九寶散中,蓽茇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理氣止瀉的作用,改善腹痛、腹脹等症狀。
蓽茇在九寶散中,發揮溫脾止瀉、理氣行氣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脾虛洩瀉的目的。
九寶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九寶散主要針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川芎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 疏通經絡: 川芎能夠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筋骨損傷,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九寶散中包含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和胃,醒脾開胃: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嘔之功效。九寶散以健脾開胃、理氣消食為主要功效,砂仁的加入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症狀。
- 化濕止嘔:砂仁還具有化濕止嘔的作用。九寶散中常與其他具有燥濕健脾的藥物配伍,共同達到化解濕邪、止嘔止瀉的效果。
因此,砂仁在九寶散中起着理氣和胃、醒脾開胃、化濕止嘔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九寶散中含有滑石,主要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入膀胱經,能清熱利濕,化解體內濕熱,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小便不利、尿頻、尿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滑石利尿:滑石性滑,能利尿通淋,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減輕水腫,同時亦可協助排出體內代謝廢物,改善泌尿系統功能。
因此,九寶散中加入滑石,旨在清熱利濕,通淋排石,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九寶散中包含五倍子,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收斂止癢: 五倍子性寒收斂,具有良好的止癢效果。九寶散作為治療皮膚病的方劑,五倍子的加入可有效抑制皮膚炎症,減輕瘙癢症狀。
二、 消腫生肌: 五倍子還具有消腫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皮膚潰瘍、濕疹等病症,五倍子的加入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皮膚組織,加速傷口恢復。
因此,五倍子在九寶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收斂止癢、消腫生肌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皮膚病症,促進皮膚健康。
九寶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中風昏厥等症狀,能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
- 活血止痛: 麝香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痹痛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因此,九寶散中加入麝香,既能開竅醒神,又能活血止痛,是治療某些病症的關鍵藥物。
主治功效
九寶散主治功效分析
九寶散的主要功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治療牙痛
《奇效良方》和《楊氏家藏方》中明確記載九寶散用於治療牙痛。其組成中,膽礬具有消炎、解毒、止痛的作用;細辛溫肺化痰,宣通鼻竅,可緩解牙痛引起的鼻塞等症狀;青鹽利尿、殺菌、抗病毒,有助於消除口腔炎症;蓽茇活血化瘀、祛風除濕,川芎行氣活血、調經止痛,二者合用可緩解牙痛症狀;砂仁健脾開胃,理氣安胎,滑石清熱燥濕,收斂止汗,有助於改善口腔環境;五倍子固精止瀉,生肌止癢,可促進牙齦組織修復;麝香驅寒暖宮,提神醒腦,可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這些藥物合用,通過消炎、止痛、殺菌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牙痛的目的。
2. 治療積年肺氣、喘嗽
《蘇沈良方》、《雞峰普濟方》和《雜病廣要》中記載九寶散可治療積年肺氣、喘嗽,甚至包括久治不愈的嚴重咳嗽。雖然這些文獻中並未明確指出九寶散的具體成分,但結合方劑名稱和功效描述,可以推測其組成中包含了一些具有止咳平喘、化痰祛痰作用的藥物,用於改善肺部功能,緩解咳嗽症狀。特別是《蘇沈良方》中提到的病例,"胸中常如冰雪","三年而伯父繼感嗽,又六年羸瘵殆困,百方治之皆莫愈",使用九寶散後"皆瘥",說明此方對於頑固性咳嗽有較好的療效。
3. 搜風順氣,開關竅
《濟陽綱目》中提到了"搜風九寶散",用於治療"挾氣中風",並指出此方能"順氣,並開其關竅,不致枯廢"。雖然"搜風九寶散"與前文提到的九寶散可能並非同一方劑,但從其功效來看,九寶散類方劑可能具有一定的祛風、通絡、行氣的作用,可以改善氣機運行,緩解氣滯、氣虛等問題。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九寶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消炎止痛: 膽礬、青鹽等成分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可以消除局部炎症,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蓽茇、川芎等成分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 溫肺化痰: 細辛等成分可以溫肺化痰,宣通鼻竅,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
- 理氣止痛: 砂仁等成分可以理氣止痛,改善氣機運行,緩解疼痛不適。
- 祛風通絡: 從"搜風九寶散"的功效推測,九寶散類方劑可能具有一定的祛風通絡作用,可以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相關症狀。
總之,九寶散是一個具有多重功效的複方製劑,主要用於治療牙痛,同時也可用於治療積年肺氣、喘嗽等疾病。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溫肺化痰、理氣止痛等多種途徑來實現的。
傳統服藥法
大腹並皮1兩,肉桂1兩,甘草(炙)1兩,乾紫蘇1兩,杏仁(去皮尖)1兩,桑根白皮1兩,麻黃(去根)3兩,陳皮(炒)3兩,乾薄荷3兩。
上為粗末。
每服10錢匕,用水1大盞,童便半盞,加烏梅2個,生薑5片,同煎至1中盞,濾去滓,食後、臨臥服。
虛勞自汗不可服。
喘證:兩浙張大夫,病喘二十年,每至秋冬輒劇,不可坐臥,百方不愈,後得臨平僧法本方服之遂愈。法本凡病喘三十年,服此藥半年,乃絕根本,永不復發。凡服此藥須久乃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九寶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青鹽、細辛(去葉土)、延胡索、高良薑、蓽茇、胡椒、麝香(别研)、乳香(别研)、雄黃(别研)各等分。 主治:牙痛。
九寶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組成:膽礬1錢半,細辛1錢半,青鹽1錢,蓽茇(如有蟲用,無蟲不用)1錢,川芎1錢,砂仁1錢,滑石1錢,五倍子1錢,麝香少許。 主治:牙疼。
九寶散, 出處:《準繩,幼科》卷九。 組成:麻黃(去節)半兩,薄荷半兩,大腹皮半兩,紫蘇半兩,陳皮2錢半,杏仁(去皮尖)2錢半,桑白皮(炙)2錢半,肉桂2錢半,枳殼2錢半,甘草1錢。 主治:小兒咳嗽,肺臟感寒。
九寶散, 出處:《蘇沈良方》卷五。 組成:大腹并皮1兩,肉桂1兩,甘草(炙)1兩,乾紫蘇1兩,杏仁(去皮尖)1兩,桑根白皮1兩,麻黃(去根)3兩,陳皮(炒)3兩,乾薄荷3兩。 主治:感風伏熱,肺氣壅滯,咳嗽喘急,積年累發;或時下感冒,鼻塞流涕,一切咳嗽喘急;小兒因傷寒邪,不曾解利,致成遠年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