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壞湯」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大補元氣,扶正祛邪:人參為補氣藥之王,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之效。對於氣虛體弱、元氣衰敗的病人而言,人參能夠增強機體抵抗力,扶正祛邪,協助患者恢復健康。
- 救治危重,回天之力:救壞湯本身是針對危重病人,用於救治急症、重症、瀕死狀態等緊急情況。人參的強大補氣功效,能在危難時刻起到回天之力,為患者爭取生存機會,並為後續治療打下基礎。
因此,人參在救壞湯中的加入,是基於其獨特的補氣功效,用以扶正祛邪,救治危重,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救壞湯」方中含有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濕氣困阻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水腫等症狀,茯苓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有助於脾胃運化,利水滲濕,改善整體症狀。
- 安神寧心,益智健腦:茯苓還具有一定的安神寧心、益智健腦的功效,能改善因心脾兩虛、心神不安導致的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在「救壞湯」中,茯苓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起到安神寧心、益智健腦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精神狀態。
「救壞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解鬱: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效,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胃口不佳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救壞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而肝鬱氣滯往往會影響脾胃功能,因此柴胡可以起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
- 升陽舉陷: 救壞湯中常用的藥材如人參、黃芪等具有補氣升陽的作用,而柴胡也能起到一定的升陽舉陷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元氣,改善虛弱狀態。
救壞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疼痛,止血安神: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止血安神之效。救壞湯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心煩不寐等症狀,白芍可以緩解患者疼痛,改善血瘀,並安撫心神,使患者舒適安穩。
- 調節氣血,扶正祛邪: 白芍能養血柔肝,促進氣血運行,使氣血充盈,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救壞湯中加入白芍,可以調節患者氣血,提升其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救壞湯」中加入玄參,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效。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肺、心、腎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痛、瘡瘍腫毒等。而滋陰降火之效,則可緩解陰虛火旺所致的症狀,如燥熱、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
因此,玄參在救壞湯中可有效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有助於緩解病患的熱毒症狀,達到療效。
「救壞湯」中加入「麥門冬」的原因主要有二:
-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救壞湯多用於治療熱傷津液、肺燥咳嗽等症,麥門冬可有效滋潤肺燥,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
- 養陰生津: 麥門冬能生津止渴,滋養陰液,對於熱病傷津、口渴咽乾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救壞湯中常配伍其他滋陰生津藥物,如石斛、天花粉等,共同發揮滋陰潤燥之效。
總之,麥門冬在救壞湯中發揮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共奏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效。
「救壞湯」中使用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散寒邪:白芥子性溫,辛散,入肺經,能溫肺散寒、宣肺解表,對於寒邪客肺、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消痰止咳:白芥子具有消痰止咳的作用,能潤肺化痰、宣肺止咳,對於痰多難咳、咳痰不爽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因此,白芥子在「救壞湯」中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溫散寒邪、消痰止咳,達到治療目的。
「救壞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對於因血虛而導致的各種病症,如面色蒼白、頭暈眼花、月經不調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和血潤燥:當歸能補益氣血,潤澤燥氣,可改善氣血不足、津液虧損等症狀。對於因氣血虧虛、陰虛燥熱導致的各種病症,如皮膚乾燥、口乾舌燥等,當歸亦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當歸在「救壞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補血活血、和血潤燥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身體狀況,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救壞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理氣健脾之效,可助消化、緩解脾胃氣滯,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症狀。
- 燥濕化痰: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有效去除痰濕,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對於因脾胃虛弱、痰濕凝滯而導致的咳嗽、哮喘等病症,陳皮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救壞湯」中加入陳皮,可以有效地增強方劑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救壞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石室秘錄》與《救生集》的記載,「救壞湯」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壞症,即因錯誤使用汗、吐、下等療法,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出現身熱如火等危重症狀。
主治功效分析:
「救壞湯」針對傷寒病已汗、已吐、已下後,仍身熱如火的危急症狀。其核心在於糾正錯誤治療後的虛損狀態,而非針對原有的傷寒表證。
古文描述此症為「不解之症」,且「各死症紛見」,可見病情極為嚴重。此時,患者正氣已因錯誤的治療方法而大傷,邪氣可能仍然內陷,形成虛實夾雜的危重局面。
治療原理分析:
「救壞湯」的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以及「虛則補之」的原則。其方劑組成精妙,重在扶正固本,兼以和解清熱。
**扶正固本,大補氣血:**方中重用人參、茯苓、當歸、白芍,大補脾胃之氣和營血。人參大補元氣,茯苓健脾益氣,當歸補血活血,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四藥合用,旨在迅速補充因誤治而耗損的氣血,恢復人體正氣,為抗邪祛病奠定基礎。
**滋陰清熱,降火生津:**玄參、麥門冬滋陰降火、潤燥生津。針對身熱如火的症狀,此二藥可以滋養陰液,清解虛熱,緩解熱勢。
**和解少陽,疏肝理氣:**少量柴胡和解少陽,疏肝解鬱,可調暢氣機,協助正氣恢復。陳皮理氣健脾,助消化,並能防止大量補益藥物壅滯氣機。
溫通散寒,消痰定喘: 白芥子在此方中的作用較為特殊,可能考慮到部分患者因誤下導致陽氣受損,出現寒痰內阻的情況。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氣散結,可協助祛除寒痰,恢復肺氣宣降。
總體而言,「救壞湯」的治療思路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患者因誤治而虛弱不堪的狀態下,不再繼續攻伐,而是迅速補益氣血,恢復正氣,再藉助少量和解、清熱、化痰之品,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古文強調此方「妙在全不去救失吐、失汗、失下之症,反用參、苓、歸、芍大補之劑」,正是點明了「救壞湯」的精髓所在:在危急時刻,先救其虛,固其本,方能挽救生命。
傳統服藥法
人參5錢,茯苓5錢,柴胡1錢,白芍1錢,玄參5錢,麥冬5錢,白芥子2錢,當歸5錢,陳皮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解表散寒、清熱解毒、和營止痛的功效,可緩解患者發熱、頭痛、身痛、煩躁等症狀。但本方性味偏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救壞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人參5錢,茯苓5錢,柴胡1錢,白芍1錢,玄參5錢,麥冬5錢,白芥子2錢,當歸5錢,陳皮5分。 主治:傷寒巳汗吐下,而仍身熱如火之壞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