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悸養血湯
JING JI YANG XU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正傳》卷五引《局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驚悸養血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補氣益血: 黃耆為補氣藥之翹楚,能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對於因氣虛血少導致的驚悸、失眠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固表止汗: 黃耆亦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收斂心氣,防止汗出過多,進而穩定心神,緩解因心氣不足引發的驚悸症狀。
因此,黃耆在驚悸養血湯中起著補氣益血、固表止汗的作用,有利於改善心神不寧、氣血不足等症狀,達到治療驚悸的目的。
驚悸養血湯中加入茯神,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驚悸失眠等症狀。
茯神為茯苓的菌核,味甘、淡,性平,入心、脾經。其性平和,能補益心脾,寧心安神,尤其對於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心悸怔忡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茯神還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促進心血生成,有助於整體改善驚悸失眠等症狀。
驚悸養血湯中使用半夏曲,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善於降逆止嘔,可緩解心悸伴隨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曲經過發酵,其降逆止嘔之力更強,能更有效地安撫心神,穩定心氣。
- 化痰止咳: 心悸伴隨痰多咳嗽者,半夏曲能化痰止咳,清除痰濁,使心氣通暢,達到養心安神的目的。
驚悸養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基於其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針對驚悸症的病理機制進行調理。
驚悸多因心血不足、心神不安所致。川芎能活血化瘀,改善心脈瘀阻,使心血流通,滋養心神。同時,川芎亦有疏肝解鬱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進而穩定心神,達到安神定悸的效果。因此,川芎在驚悸養血湯中扮演著疏通血脈,安神定悸的重要角色。
驚悸養血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其安神定志和益氣養血的功效。
遠志味甘、辛,性溫,入心、肺經,具有解鬱安神、益氣養血之效。對於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能寧心安神,緩解情緒緊張,改善睡眠質量。此外,遠志還可益氣養血,增強體質,有助於改善心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
因此,在驚悸養血湯中加入遠志,可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狀,同時還可滋補心血,達到安神養血的治療目的。
驚悸養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驚悸養血湯中常包含一些較為峻猛的藥材,如桂枝、當歸等,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這些藥材的刺激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負擔,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利用。
- 補益心氣,協同養血: 甘草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益心氣,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此外,甘草還有調和氣血的作用,能協同當歸、川芎等藥材,共同起到養血安神的作用。
驚悸養血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通心陽,改善氣血循環: 桂枝性溫,入心經,具有溫通心陽、改善氣血循環的作用。驚悸多因心血不足、心神不安所致,桂枝溫通心陽,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緩解心悸症狀。
- 調和營衛,緩解心神不寧: 桂枝能調和營衛,使氣血運行通暢,心神得到安撫。驚悸患者往往伴隨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桂枝調和營衛,可改善心神狀態,緩解驚悸不安。
驚悸養血湯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安神定志: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驚悸多因心血不足,神志不安所致,柏子仁能滋養心血,安定心神,緩解驚悸不安。
- 滋陰潤燥:柏子仁富含油脂,有滋陰潤燥的作用。驚悸患者常伴有心血不足、陰虛火旺等症狀,柏子仁能滋陰潤燥,緩解心火亢盛,改善心悸症狀。
總之,柏子仁在驚悸養血湯中,可起到安神定志、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驚悸、失眠、心煩等症狀,提升療效。
驚悸養血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 酸棗仁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的功效。對於因心血不足、心神不安所致的驚悸、失眠、多夢等症狀,酸棗仁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養血滋陰,補益心脾: 驚悸養血湯的組成多以養血滋陰、補益心脾為主,酸棗仁亦有養血滋陰之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驚悸養血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固精斂汗、益氣生津的功效。
驚悸多由心血不足,心神不安所致,而五味子能滋養心氣,安神定志,有助於改善驚悸症狀。此外,五味子還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止汗寧心,對於因心血不足而導致的盜汗、失眠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五味子在驚悸養血湯中,可起到補益心氣、安神定志、止汗寧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驚悸養血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安神:驚悸多因心氣不足,神經衰弱所致。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安神定志之功效。人參能補益心氣,使心氣充盈,減少心悸。
- 養血滋陰:驚悸常伴隨血虛,面色蒼白,心神不寧等症狀。人參能補益氣血,滋陰養血,改善血虛症狀,從而緩解驚悸。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驚悸養血湯」
驚悸養血湯是由黃耆、茯神、半夏曲、川芎、遠志、甘草、桂枝、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人蔘等多種中草藥組成。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溼、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痹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其中,安神鎮靜是柏子仁最主要的功效之一,常用用於治療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柏子仁還可以補氣養血、潤燥滑腸,用於治療氣虛體弱、腸燥便祕等症。此外,柏子仁還有固澀固表、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用於治療盜汗、遺精、尿頻、口乾舌燥等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溼、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溼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溼等功效。茯神常被用於治療失眠,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也可改善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等症狀;此外,茯神還能利尿消腫,改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爲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上常用的補益藥品。
人參與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蔘與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酸棗仁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傳統療效,能養心血、益肝陰,緩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虛勞虛煩等症狀,改善口渴、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增加口腔分泌。它含有抗氧化物質,能調理氣血、潤燥通便,改善貧血等症狀。其性涼味酸,可清肝潤燥,並具有降溫、鎮靜、止咳化痰、滋潤皮膚和調節汗液分泌之功效。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治嘔吐、暈眩、口苦等症;生津止渴可刺激唾液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力量,強健筋骨;解酒毒可保護肝臟,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酒後不適。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遠志性溫,味辛,歸心腎經,含有遠志酮、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遠志中的遠志酮可刺激尿液分泌,利尿消腫。遠志中的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緩解炎症反應,促進水腫消退。遠志中的揮發油和辛味成分可祛痰止咳,可與杏仁、貝母、桔梗同用,治療痰多粘稠、咳吐不爽者。遠志中的苦味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同用,治療癰疽瘡毒,乳房腫痛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驚悸養血湯」的主要成分是黃耆、茯神、半夏曲、川芎、遠志、甘草、桂枝、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人參,具有補氣、安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肥胖的人由於痰火鬱積,導致心臟突然跳動,驚悸不安。
傳統服藥法
黃耆5分,茯神5分,半夏曲5分,川芎5分,遠志(去心,甘草水浸)2分半,桂心2分半,柏子仁2分半,酸棗仁(炒)2分半,五味子2分半,人參2分半,甘草4分。
如停水,加茯神、檳榔各3分。
上細切,作一服。
以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7分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陰養血、寧心安神的功效,適合肥胖人群因痰火內擾導致心神不寧、心跳加速、甚至驚恐不安的患者使用。但本方有滋膩的性質,陰虛火旺、痰濕重、食積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驚悸養血湯, 出處:《醫學正傳》卷五引《局方》。 組成:黃耆5分,茯神5分,半夏曲5分,川芎5分,遠志(去心,甘草水浸)2分半,桂心2分半,柏子仁2分半,酸棗仁(炒)2分半,五味子2分半,人參2分半,甘草4分。 主治:肥人因痰火而心惕然跳動驚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