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痛膏

QU T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8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8%
肝經 17%
腎經 16%
膀胱經 12%
心經 8%
胃經 3%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祛痛膏中加入防風,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其能疏散經絡中的風寒濕邪,解除肌肉、關節的疼痛,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有良好的療效。
  2. 活血通絡: 防風除了祛風止痛,還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加速組織修復,從而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祛痛膏中加入防風,可以起到祛風止痛、活血通絡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各種疼痛症狀。

祛痛膏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祛風除濕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羌活可起到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活血通絡: 羌活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從而有助於消腫止痛。

因此,在祛痛膏中加入羌活,可發揮其祛風除濕止痛、活血通絡的功效,有效緩解各種疼痛症狀。

祛痛膏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經活絡,止痛消腫: 藁本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風散寒、通經活絡、止痛消腫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疼痛、腫脹,以及跌打損傷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2. 止痛止癢: 藁本具有止痛止癢的功效,能緩解因風濕、蟲咬等引起的皮膚瘙癢和疼痛。在祛痛膏中,藁本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痛止癢的效果,並有效緩解皮膚炎症。

祛痛膏中添加細辛,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溫經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濕痹、腰膝冷痛、跌打損傷等,細辛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起到止痛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細辛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細辛也能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因此,細辛在祛痛膏中能發揮溫經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綜合作用,有助於緩解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

祛痛膏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疼痛,如皮膚紅腫、化膿等,菊花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二、疏風散熱: 菊花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對於因風熱上攻引起的疼痛,如頭痛、頭暈等,菊花能有效疏風散熱,緩解疼痛。

因此,祛痛膏中加入菊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消腫止痛等作用,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天南星是中醫中常用的藥材,主要用於祛痛膏的組成中,其原因可歸結為其獨特的藥理特性。首先,天南星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這使得它在緩解各類疼痛方面效果顯著。當中醫理論強調“氣血通則痛減”,天南星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血滯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其次,天南星含有多種生物鹼,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能夠抑制疼痛信號的傳導,對於慢性疼痛及關節炎等病症尤為有效。此外,這種藥材還能調理脾胃,促進消化,使得整體療效更加全面。

最後,天南星雖然有較強的療效,但使用時需注意劑量,避免產生毒副作用。因此,在製作祛痛膏時,通常會搭配其他藥材,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讓使用者在享受療效的同時,確保安全性。

祛痛膏中包含烏頭,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顯著的藥理特性。烏頭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痛、肌肉疼痛及其他類型的疼痛。其主要活性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炎症,從而有效緩解疼痛感。

同時,烏頭的使用也需要謹慎,因其含有毒性成分,使用不當可能導致中毒。因此,在製作祛痛膏時,通常會對烏頭進行加工,去除其有害成分,以保證安全性。通過合理的配伍,烏頭與其他中藥成分共同作用,增強療效,達到祛痛的目的。此外,烏頭所含的微量有機成分也能刺激皮膚,提升局部血液流動,進一步助於舒緩疼痛。

總之,烏頭在祛痛膏中的應用,不僅因其傳統醫學的根基,更因其實際的治療效果,成為痛症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祛痛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有效緩解肌肉痠痛、關節腫痛等疼痛症狀,同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
  2. 活血化瘀: 白芷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從而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白芷的活血化瘀作用尤爲重要。

因此,祛痛膏中加入白芷,能夠有效緩解疼痛症狀,促進損傷恢復,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祛痛膏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其兩項功效:

一、祛風止痛: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作用。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腰膝疼痛、肢體麻木、筋骨痠痛等,獨活能有效驅散寒邪,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二、活血化瘀:獨活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加速炎症消散,進一步緩解疼痛。

因此,祛痛膏中加入獨活,能有效針對風寒濕邪、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發揮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祛痛膏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利用其強烈的開竅通經活血止痛功效。麝香氣味濃烈,能迅速穿透皮肉,直達病竈,疏通經絡解除痺痛。同時,麝香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也能起到很好的緩解效果。因此,祛痛膏中加入麝香,能有效提高其止痛效果,使其更能快速解除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祛痛膏》主治功效分析

《祛痛膏》出自《壽世保元》,由防風、羌活、藁本、細辛、菊花、天南星、紅烏頭、白芷、獨活等藥物組成,後世方中亦有加麝香者。其古籍記載主治「半邊頭痛」,即偏頭痛。從藥物組成及古籍論述,可分析其治療原理及功效如下: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 風寒為患: 偏頭痛在中醫辨證中,常見為風寒之邪侵襲頭部經絡所致,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故見頭痛。
  • 辛溫解表: 方中防風、羌活、藁本、細辛皆為辛溫之品,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邪之功。其中,防風、羌活善於祛除體表風邪,而藁本、細辛則能深入經絡,散寒止痛。四藥合用,可將侵襲頭部之風寒邪氣祛散。
  • 活血通絡: 獨活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絡之效,可助推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改善經絡阻滯所致的疼痛。
  • 溫經散寒: 紅烏頭性溫,能溫中散寒,驅風止痛,加強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

清熱止痛,疏散風熱:

  • 風熱亦可致痛: 菊花性味微寒,具有疏風清熱、明目止痛之功,針對部分因風熱引發的頭痛亦有緩解之效。
  • 協同作用: 菊花與其他辛溫藥物合用,可在祛除風寒的同時,兼顧清散風熱,使藥性不至於過於偏頗,達到平衡之效。

化痰散結,通絡止痛:

  • 痰瘀阻絡: 天南星具有化痰止咳、散結止痛之效,可針對痰濁阻滯經絡所致的頭痛,具有一定治療作用。

開竅止痛,活血化瘀(加麝香者):

  • 麝香之功: 麝香辛溫,具有開竅醒腦、止痛散瘀之功,可加強方中通絡止痛之效,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有一定緩解作用。

膏劑外用,直達病所:

  • 外用之效: 將藥物研磨成粉,與蔥搗成膏,外敷於患處,可使藥力直達病所,減少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發揮更直接的療效。
  • 油紙封護: 使用油紙攤藥,再以生面糊封固,可加強藥物的吸收,並保護患處,使其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總結:

《祛痛膏》以辛溫之藥為主,兼顧清熱、化痰、開竅之效,具有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清熱止痛之功。其治療原理是針對頭部經絡受風寒之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止痛消腫的效果,有效緩解半邊頭痛的症狀。

此方劑外用,直達病所,使其藥效發揮更加直接,故能在短時間內緩解疼痛,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防風5分,羌活5分,藁本5分,細辛5分,菊花5分,南星1錢,草烏1錢,白芷1錢(1方加菊花、獨活各1錢5分,草鳥1錢,麝香1分)。
上為細末。
用連須蔥1把洗淨,同前藥搗成膏,銅鍋頓熱,量痛大小,以油紙攤藥貼痛處,周圍以生面糊封之,再用乾帕包定,其痛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2.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3. 本品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不宜長期使用。
  4. 使用本品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祛痛膏,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防風5分,羌活5分,藁本5分,細辛5分,菊花5分,南星1錢,草烏1錢,白芷1錢(1方加菊花、獨活各1錢5分,草烏1錢,麝香1分)。 主治:半邊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