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脾瀉胃湯

TONG PI XIE W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胃經 16%
心經 14%
肝經 14%
脾經 7%
大腸經 6%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膽經 4%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腎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通脾瀉胃湯 」

通脾瀉胃湯 是中醫常用的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黃風病。方中各藥物配伍具有協同作用,增強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療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症。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痢疾腹瀉、瘀血腹痛等症。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濕熱黃疸、痢疾腹瀉等症。

茺蔚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痢疾腹瀉、瘀血腫痛等症。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

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痢疾腹瀉、吐血衄血等症。

人參:性甘、微溫,具有補氣養血、益氣生津的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倦怠無力、心悸氣短等症。

防風:性溫,味辛,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的功效。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等症。

通脾瀉胃湯 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黃風病。方中知母、大黃、黃芩、茺蔚子、石膏、梔子、人參、防風等藥物配伍,增強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麥門冬1兩,茺蔚子1兩,防風1兩,大黃1兩,黑參1兩,知母1兩,天門冬1兩5錢,黃芩1兩5錢。
上為細末。
每服1錢,以水1盞,煎至5分,去滓,食後溫服。並宜鐮鈎熨烙,然後點曾青膏。
《審視瑤函》有石膏、車前子。

方劑組成解釋


通脾瀉胃湯由知母、大黃、黃芩、茺蔚子、石膏、梔子、人參、防風等八味中藥組成。知母、大黃、黃芩、茺蔚子、石膏清熱瀉火;梔子、人參、防風健脾益胃。這八味中藥合用,可以清熱瀉火,通利脾胃,從而緩解黃風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脾瀉胃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牙齦出血麥粒腫黃液上衝抱輪紅容易流眼淚夜盲

相同名稱方劑


通脾瀉胃湯,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生石膏1兩,知母4錢,黃芩3錢,玄參4錢,梔子3錢,大黃4錢,茺蔚子3錢,連翹3錢,防風3錢,甘草1錢。 主治:黃膜上衝症(前房積膿)初起未甚。

通脾瀉胃湯, 出處:《金鑑》卷七十七。 組成:知母1錢,大黃1錢,黃芩1錢5分,茺蔚子1錢,石膏2錢,梔子1錢,黑參1錢,防風1錢。 主治:黃風者,發於脾經,初病雀目,日久瞳變黃色,甚而如金。乃脾胃風熱,上衝於眼,致生黃膜,淚流赤澀,疼痛極甚。眼目外障,目衄。

通脾瀉胃湯,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六。 組成:麥門冬1兩,茺蔚子1兩,防風1兩,大黃1兩,黑參1兩,知母1兩,天門冬1兩5錢,黃芩1兩5錢。 主治:眼黃膜上衝外障。此因腎臟風冷,胃家極熱,初患之時,疼痛發歇,作時赤澀淚出,漸生黃膜,直覆黑睛,難辨人物。胃中伏熱鬱於內,眼久註不開,內生虛肉,眵淚膠凝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