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壓熱飲

CHU SHI YA RE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5%
胃經 14%
脾經 10%
心經 10%
腎經 6%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心包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3%
膀胱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除濕壓熱飲」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辛溫散寒,通經活絡: 細辛味辛性溫,具有散寒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濕邪阻滯經絡,導致寒濕凝滯、肢體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細辛能溫經散寒,使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細辛常與其他具有祛濕、清熱、解毒等功效的藥材配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細辛與茯苓、澤瀉等藥材配伍,可加強除濕利水的作用;與黃芩、梔子等藥材配伍,可清熱解毒,消除濕熱。

蒼朮在「除濕壓熱飲」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加入原因如下:

  1. 燥濕化濕: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濕之效,可祛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邪內蘊所致的症狀,如水腫、痰多、消化不良等。
  2. 升陽散寒:蒼朮性溫,能升發陽氣,溫散寒邪,對於脾陽虛弱、寒濕內蘊導致的脾胃不和、脘腹冷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總之,蒼朮在「除濕壓熱飲」中,發揮著燥濕化濕、升陽散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病症。

「除濕壓熱飲」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肺經,其能疏散外邪,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導致的體表寒涼、肢體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在「除濕壓熱飲」中,防風可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驅散濕氣、溫經散寒,達到除濕、壓熱的治療目的。同時,防風亦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濕邪阻滯所引起的疼痛。

「除濕壓熱飲」方劑中加入知母,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功效。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肺熱、降腎火的作用。

當人體濕熱內蘊,容易出現發熱、口渴、小便赤黃、舌苔黃膩等症狀。知母可以清熱瀉火,去除體內濕熱,並滋陰降燥,緩解因熱傷津液而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因此,知母是「除濕壓熱飲」中不可或缺的藥材,能夠有效地清熱瀉火、滋陰降燥,達到去除濕熱、改善症狀的目的。

「除濕壓熱飲」中加入茺蔚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滲濕: 茺蔚子性寒,入肝、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排除體內過多的濕氣,對於濕熱蘊結、水腫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清熱解毒: 茺蔚子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清解濕熱,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除濕壓熱飲」中加入茺蔚子,可以有效地利水滲濕、清熱解毒,達到除濕壓熱的效果。

「除濕壓熱飲」方劑中包含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開宣水道:桔梗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宣水道之效。濕熱蘊結於肺,導致痰多、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桔梗可宣散肺氣,利咽化痰,並促進體內濕熱排出。
  2. 引藥下行,助濕熱外達:方劑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清熱燥濕,但若濕熱鬱積難以排出,則藥效難以發揮。桔梗可引藥下行,使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並促進濕熱外達,達到除濕壓熱的效果。

「除濕壓熱飲」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涼血之效。方劑中加入大黃,可針對濕熱蘊結於腸胃,導致發熱、口苦、便祕等症狀,起到清熱瀉火、通利二便的作用。
  2. 清熱利濕: 大黃還具有利濕之功,可促進體內濕熱排出。方劑中加入大黃,可針對濕熱停滯於體內,導致四肢困重、小便不利等症狀,起到清熱利濕、通暢氣血的作用。

總而言之,大黃在「除濕壓熱飲」中,發揮了清熱瀉火、清熱利濕的重要作用,有助於去除濕熱,改善患者的不適症狀。

「除濕壓熱飲」中使用黃芩,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涼血止血等功效。在「除濕壓熱飲」中,黃芩主要用於清除體內濕熱,並抑制其向外發散,達到除濕止瀉、清熱解毒的效果。此外,黃芩還能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黃芩在「除濕壓熱飲」中,發揮了重要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除濕壓熱飲」方劑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味苦、性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積熱,並降解因濕熱鬱結而導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2. 利濕退黃,消腫止痛:梔子具有利濕退黃功效,可有效解決因濕熱鬱結而導致的黃疸、尿赤等症狀。同時,其也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緩解濕熱引起的疼痛不適。

總而言之,梔子在「除濕壓熱飲」中扮演著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重要角色,有助於解決濕熱鬱結所導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除濕壓熱飲」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內熱熾盛所致的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芒硝能有效清熱解毒,降低體內熱度。
  2. 利濕通便: 芒硝能促進腸道蠕動,並具有利水通便的作用。濕熱內蘊常導致小便不利、大便乾燥,芒硝可有效利水通便,排出體內濕熱毒素。

因此,在「除濕壓熱飲」方劑中加入芒硝,能有效清熱瀉火、利濕通便,達到除濕壓熱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除濕壓熱飲 」由蒼朮、大黃、防風、黃芩、桔梗、芒硝、細辛、知母、梔子組成,主要治療睫毛向內生長,刺入眼睛。

蒼朮具有芳香化濕、健脾胃、補腎、健脾胃、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防風具有散風寒、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熱涼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芒硝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中藥方劑「 除濕壓熱飲 」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睫毛向內生長,刺入眼睛。但具體用藥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細辛1兩,蒼朮1兩,防風1兩半,知母1兩半,茺蔚子1兩半,桔梗2兩,大黃、黃芩、梔子仁、樸消。
水煎服。
方中大黃、黃芩、梔子仁、樸消劑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除濕壓熱飲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2. 除濕壓熱飲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3. 除濕壓熱飲服用後,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睫毛倒生,流淚刺痛

相同名稱方劑


除濕壓熱飲, 出處:《銀海精微》卷上。 組成:細辛1兩,蒼朮1兩,防風1兩半,知母1兩半,茺蔚子1兩半,桔梗2兩,大黃、黃芩、梔子仁、朴消。 主治:拳毛倒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