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通苓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通苓湯主治水腫,木通可協助利水滲濕,消除水腫,促進體液代謝。
- 清熱解毒: 木通亦具清熱解毒功效,可清解暑熱、濕熱,對於因濕熱引起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通苓湯中加入木通,可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通苓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豬苓性甘淡平,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通苓湯以利水滲濕為主,用以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而豬苓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有助於利水消腫,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 健脾益氣:豬苓雖以利水滲濕著稱,但同時也具健脾益氣之效。通苓湯中加入豬苓,可避免單純利水過度,造成脾氣虛弱,進一步導致水腫難消,反而有助於脾胃運化水濕,從根本上解決水腫問題。
通苓湯中包含茯苓,乃因其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消腫排膿,且能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對於水腫、腹脹、心悸失眠等症狀皆有緩解作用。通苓湯以茯苓為君藥,搭配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利水消腫、健脾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水濕停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如水腫、小便不利、腹脹、心悸、失眠等。
通苓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是針對其利水消腫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利水作用較為緩和,且能兼顧清熱解毒,故適用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水腫等症。
通苓湯本身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車前子可增強利水消腫之效,並輔以清熱解毒之功,使整體療效更佳。
通苓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溼:淡竹葉味甘淡性寒,具有清熱利溼、除煩止渴的功效。通苓湯主要用於治療溼熱蘊脾、小便不利、水腫等症,淡竹葉的清熱利溼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
- 利尿消腫:淡竹葉能促進利尿,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從而減輕水腫症狀。通苓湯中加入淡竹葉,可以增強利尿消腫的效果,緩解患者水腫不適。
通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通苓湯以利水滲濕為主,其中茯苓、豬苓、澤瀉等藥性偏寒,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負擔。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利水消腫效果,使療效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甘草在通苓湯中起著調和藥性和增強療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苓湯方劑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生津,潤肺止咳: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通苓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熱燥咳,痰少咽乾,口渴等症狀,麥門冬能清熱降火,生津止渴,潤肺止咳,與其他藥物相配合,達到最佳療效。
- 養陰潤燥,益氣生津:麥門冬能滋養陰液,潤燥生津,尤其適合脾胃虛弱,津液不足引起的口渴、便祕等症狀。通苓湯中加入麥門冬,可同時達到清熱生津和養陰潤燥的功效,使治療更全面有效。
主治功效
通苓湯
組成:
- 木通:性寒,味甘,歸腎經,具有利尿通淋之功,可治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症。
-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車前子:性寒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
主治:
- 水腫:茯苓、豬苓、甘草、車前子、淡竹葉均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
- 尿路感染:茯苓、豬苓、甘草、車前子、麥門冬均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可治療尿路感染。
- 膀胱炎:茯苓、豬苓、甘草、車前子、淡竹葉均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治療膀胱炎。
- 腎炎:茯苓、豬苓、甘草、車前子、淡竹葉均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治療腎炎。
總結:
通苓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傳統服藥法
木通、豬苓、茯苓、車前子、淡竹葉、甘草、麥門冬。
清心胃之熱,加川連;清肺胃之熱,加桔梗、黃芩、石膏;清腎火以滋真陰,加生地、黃柏、知母;氣化不及,加人參以助肺氣。
通利小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苓湯是一首利水滲濕、通利小便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脹滿、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或淋濁帶下等症狀。如果患者有脾胃虛寒、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苓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四。 組成: 通苓湯(《傷寒大白》卷四。)出處:《傷寒大白》卷四。組成:木通、豬苓、茯苓、車前子、淡竹葉、甘草、麥門冬。主治:通利小便。 。 主治:通利小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