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毒丸
XUAN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宣毒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在於大黃的瀉熱解毒功效。
首先,大黃味苦寒,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清熱瀉火,並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其次,大黃還具有通便的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毒素排出,進一步達到宣毒的效果。
因此,在宣毒丸方劑中加入大黃,可發揮其清熱解毒、通便排毒的功效,達到宣毒排毒的目的。
宣毒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瀉下逐水: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能瀉熱通便,利水消腫。其能強力瀉下,排除體內積聚的毒素和水分,有助於清熱解毒。
- 驅蟲消積:牽牛子亦有驅蟲消積之功,能殺死體內寄生蟲,清除腸道積滯,配合其他藥物,更能增強宣毒丸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
因此,宣毒丸中加入牽牛子,是為了發揮其瀉下逐水、驅蟲消積的功效,更有效地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治療目的。
宣毒丸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濕熱內蘊所致的黃疸、瘡瘍等病症,滑石可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排毒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之效。
- 滑利腸道,通利小便: 滑石能滑利腸道,促進糞便排出,並利尿通淋,有助於毒素的排出。對於因濕熱阻滯、毒素內停所致的小便不利、腹脹便祕等症狀,滑石可起到通利小便、潤腸通便的作用,促進毒素的排泄,達到宣毒的目的。
宣毒丸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芒硝味苦寒,性下行,具有瀉熱解毒之效,可清熱瀉火、通腑排毒。宣毒丸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等症,芒硝可通過瀉熱解毒,減輕熱毒對人體的傷害。
其二,芒硝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對於熱毒蘊結於腸胃,導致腹痛、便祕等症狀,芒硝可以通便瀉下,幫助排出毒素,緩解症狀。
宣毒丸中加入甘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逐水,消腫解毒:甘遂味苦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峻瀉逐水、消腫解毒之功效。其能迅速排除體內積聚的毒素和水分,對於因濕熱、毒邪內蘊引起的腫毒、水腫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 引藥下行,增強療效:宣毒丸通常用於治療深層組織的感染,甘遂能引藥下行,將藥力導入病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消腫解毒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宣毒丸中包含鬱李仁,主要源於其潤腸通便之效。鬱李仁性味甘平,入大腸經,能潤腸通便,且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宣毒丸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毒火上炎所致的癰疽疔瘡,以及腸胃積熱、便祕等症狀。鬱李仁的潤腸通便作用,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配合其他藥材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可達到治療效果。
宣毒丸中含有大戟,乃因其具有峻下逐水、破積消癥之效。大戟性味苦寒,入肺、脾、腎經,其藥性猛烈,善於攻逐水濕、痰飲、瘀血等邪氣,故可用於治療水腫、積聚、癥瘕、便祕等病症。
宣毒丸方劑本身用於治療寒溼、瘀血導致的各種病症,大戟作爲方劑中的主要藥物,其峻下逐水、破積消癥之效能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發揮協同作用。
中藥方劑[宣毒丸]的組成中包含續隨子葉。續隨子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添加續隨子葉能夠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對於改善由熱毒引起的症狀如腫痛、炎症等具有良好的療效。續隨子葉能夠促進毒素排出,舒緩症狀,提升整體方劑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宣毒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我們主要分析《聖濟總錄》及《濟陽綱目》中記載的「宣毒丸」。
《聖濟總錄》宣毒丸分析
主治功效: 傷寒結胸,心下堅硬。
治療原理:
此方主要針對傷寒邪氣內結,導致胸中痞滿硬痛的症狀。方中藥物組成雖未完整列出,但從服用方法「生薑蜜水調下」推測,應包含具有攻下、破結、行氣作用的藥物。生薑溫中散寒,助藥力發散;蜂蜜甘緩,可調和藥性,保護胃氣。
《濟陽綱目》宣毒丸分析
主治功效: 主要針對三焦氣壅,結痞心胸,大便不通。對於傷寒下證已服承氣湯而無效者,亦可使用。
治療原理:
此方以大黃、黑牽牛為主要攻下藥,通利大便,泄熱破結。青皮、陳皮理氣行滯,疏通三焦氣機,消除痞滿。蒼朮燥濕健脾,助運化之力。當歸活血,可防攻下藥物過於峻猛而傷正氣。煮蘿蔔丸,取蘿蔔消食導滯之功,並能減輕大黃、牽牛等藥的刺激性。
《濟陽綱目》解毒檳榔丸
雖然此方名為「解毒檳榔丸」,但其功效與前述「宣毒丸」有相似之處,故一併分析。
主治功效: 涵蓋範圍廣泛,包括嘔逆酸水,痰涎不利,大便膿血,口苦煩躁,涕唾稠黏,嗽血,血崩,腹脹氣滿,手足痿弱,四肢無力,酒疸食黃,口舌生瘡,寒熱往來,瘧疾,腸風痔瘻,癥瘕血積,諸惡瘡疔疽等。
治療原理:
此方從「解毒」入手,並兼顧理氣、化痰、活血等多方面。通過清熱解毒、行氣化痰、活血化瘀等作用,來緩解多種病症。其中,檳榔為主要成分,具有殺蟲、破積、下氣、行水的功效,可針對多種病症的核心病機。
總結:
綜合來看,《聖濟總錄》的「宣毒丸」重在治療傷寒結胸,而《濟陽綱目》的「宣毒丸」則側重於三焦氣壅、結痞心胸、大便不通,其變方「解毒檳榔丸」更是涵蓋了多種內外病症。這些方劑的共同點都是通過攻下、行氣、解毒等方式來疏通壅滯,恢復機體平衡。其治療原理皆體現了中醫「通則不痛」的治療思想,並根據不同病症的具體表現,靈活運用了攻下、理氣、化痰、活血、解毒等治法。
傳統服藥法
大黃(炮)3錢,青皮1兩,陳皮1兩,蒼朮1兩,當歸(去須)1兩,黑牽牛4兩。
上為末,煮蘿蔔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溫水臨臥服。來日粥補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宣毒丸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 宣毒丸不宜在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 宣毒丸不宜與其他瀉下藥同時服用,以免加重腹瀉的症狀。
- 宣毒丸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食,以免加重腹瀉的症狀。
- 宣毒丸不宜與溫熱性食物同食,以免影響藥效。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宣毒丸,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大黃(炮)3錢,青皮1兩,陳皮1兩,蒼朮1兩,當歸(去須)1兩,黑牽牛4兩。 主治:積聚。
宣毒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組成:大黃(銼)1兩,白牽牛(炒)1兩,滑石半兩,朴消半兩,甘遂(麸炒)半兩,鬱李仁(去皮,炒,研)半兩,大戟(麸炒)1分,續随子(去皮,煮,研)半兩。 主治:傷寒結胸,心下堅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