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解散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其發散風寒的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解熱的作用。對於水解散所針對的風寒表證,麻黃可通過疏風散寒,促進汗液排出,達到解表發汗、驅散風邪的效果。此外,麻黃還能通鼻竅,對於因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也有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風寒感冒。
水解散方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助藥力達病所:水解散主治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的功效,能溫通血脈,助藥力達病所,使藥效更佳。
- 補火助陽,調和藥性:水解散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但寒性較重,易傷陽氣。肉桂補火助陽,可調和藥性,防止藥物寒性過於強烈,避免傷及脾胃。
水解散方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苦,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對於水腫、腹脹、便祕等症狀,芒硝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積聚的濕熱和毒素,達到利水消腫之效。
- 清熱解毒: 芒硝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蘊結、毒邪內侵導致的疾病,如濕疹、瘡瘍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水解散方中往往加入芒硝,以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水解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是因為甘草在方中扮演著以下兩個重要角色:
-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水解散方劑中多為寒涼藥性,而甘草可以減緩藥物的寒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性更為溫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 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具有解毒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水解散方劑中一些藥物可能存在一定的毒性,加入甘草可以起到解毒護胃的作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水解散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水解散主治濕熱內蘊、水停痰聚之症,大黃可以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促進濕熱之邪排出體外。
- 化瘀消腫:大黃還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幫助消除水腫,促進體液迴圈。水解散方劑中常見伴隨有瘀血阻滯之症,大黃可以促進瘀血消散,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腫利水之效。
水解散方劑中包含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表: 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表、生津止渴之效。水解散方劑以清熱解表為主,葛根可輔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緩解表證,如發熱、惡寒、頭痛等症狀。
- 解肌退熱: 葛根具備解肌退熱之效,能使肌膚腠理疏鬆,利於汗液排出,達到退熱散寒之功。水解散方劑中常因外感風寒而導致肌膚腠理閉塞,葛根則可配合其他藥物,促進汗出,使體內熱邪得以排除。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解散」
中藥方劑「水解散」主要成分有麻黃、肉桂、芒硝、甘草、大黃、葛根,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清熱解毒、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等功效。主治功效是:水穀和果子(或水果)損傷了腸胃,導致腹瀉不止,進而演變成痢疾。
麻黃
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大黃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葛根
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芒硝
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肉桂
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水解散」主要成分是麻黃、肉桂、芒硝、甘草、大黃、葛根,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清熱解毒、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主治功效是:水穀和果子(或水果)損傷了腸胃,導致腹瀉不止,進而演變成痢疾。
傳統服藥法
米(豆鬥)皮4兩,陳皮2兩半,甘草2兩,丁香皮半兩,桂半兩,縮砂仁半兩,白豆蔻仁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芍藥1兩。
赤痢,加烏梅1個,地榆煎服;白痢,加乾薑;赤白痢,加乾薑、烏梅肉煎下。
上為細末。
每服2錢,如路上行,即冷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水解散具有發汗解表、清熱利濕、止瀉止痢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水解散, 出處:《千金》卷九。 組成:桂心2兩,甘草2兩,大黃2兩,麻黃4兩。 主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
水解散, 出處:《外台》卷三引《古今錄驗》。 組成:麻黃1兩(去節),黃芩3分,芍藥2分,桂心1分。 主治:解肌出汗。主治:天行熱氣,外生疤瘡疼痛。
水解散,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米(豆鬭)皮4兩,陳皮2兩半,甘草2兩,丁香皮半兩,桂半兩,縮砂仁半兩,白豆蔻仁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芍藥1兩。 主治:水谷並果子所傷,下瀉不止,並變痢疾。
水解散, 出處:《外台》卷三引《古今錄驗》。 組成:麻黃4兩(去節),大黃3兩,黃芩3兩,桂心2兩,甘草2兩(炙),芍藥2兩。 主治:時疫初起,頭痛壯熱,或瘡疹出而不快,心胸煩躁,或雖出而仍發熱者。
水解散,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 水解散(《雞峰》卷九。)出處:《雞峰》卷九。組成:麻黃3兩,桂1兩,芒消1兩,甘草1兩,大黃2兩,乾葛半兩。主治:預防溫黃、天行時氣。 。 主治:預防溫黃、天行時氣。
水解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 組成:柴胡4分,知母4分,瓜蔞4分,青木香4分,升麻4分,茵陳4分,大黃6分,梔子仁6分,石膏6分,芒消6分,黃芩5分,乾葛5分,枳殼(炒)3分,芍藥3分。 主治:百種傷寒時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