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飲

WU MEI YIN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腎經 18%
脾經 13%
肺經 13%
大腸經 13%
膀胱經 10%
胃經 3%
肝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5

主治功效


烏梅飲

組成:烏梅、菝葜、白礬。

整體功效:清熱解毒,利咽開音。

主治:中風不語,口噤吐痰,頸項筋急

:烏梅味酸,性平,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的功效;菝葜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白礬味辛、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三味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不語、口噤吐痰、頸項筋急等症。

文獻參考

1.《本草綱目》:烏梅,味酸,性平,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的功效。 2.《神農本草經》:菝葜,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 3.《本草經疏》:白礬,味辛、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烏梅20枚(取好者,擘破)。
以水1大升,煮取1大盞,去梅,和1匙蜜,細細啜之。

方劑組成解釋


烏梅、菝葜、白礬均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不語、口噤吐痰、頸項筋急等症。烏梅味酸,性平,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口噤吐痰;菝葜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不語;白礬味辛、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頸項筋急。三味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不語、口噤吐痰、頸項筋急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不語、口噤吐痰、頸項筋急等症。但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瘧疾腦中風排尿困難原發性高血壓嗜眠症(嗜睡症)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瀉無尿及少尿頻尿口乾口渴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烏梅飲, 出處:《外台》卷五引《備急方》。 組成:烏梅20枚(取好者,擘破)。 主治:瘴熱兼痢,苦渴。

烏梅飲,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一。 組成:烏梅10個(去核),麥門冬1分(去心),蜜2兩半。 主治:小兒下利發渴不止。

烏梅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 組成:烏梅2-7枚(并子捶碎),菝葜(捶碎)1兩半,白礬(生用)1兩。 主治:中風不語,口噤吐痰,頸項筋急。

烏梅飲, 出處:《外台》卷三引《許仁則方》。 組成:烏梅10枚,萎蕤5兩,生薑5兩,白蜜1合。 主治:天行癒後勞發,體氣虛羸,每覺頭痛,唇口乾,乍寒乍熱,發作有時。

烏梅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組成:烏梅(取肉)半兩,山梔子仁半兩,知母1兩,芍藥3分,木通(銼)3分,生地黃3分,升麻3分。 主治:肝瘧,小便不利如癃。

烏梅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組成:烏梅肉(炒)1兩,黃連(去須)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甘草(炙)3分,當歸(切,焙)1兩半,常山半兩,生乾地黃(焙)3分。 主治:産後寒熱瘧,發渴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