菝葜飲
BA QIA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肝經 25%
脾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12%
胃經 12%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菝葜飲中包含菝葜,主要原因有二:
- 藥性相符: 菝葜味甘、辛,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祛風濕、利水消腫、解毒散結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針對風濕痺痛、水腫、瘡瘍等症狀發揮療效。
- 針對病症: 菝葜飲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水腫、瘡瘍等病症。菝葜的藥性與這些病症的病理機制相合,可有效緩解症狀,改善體質。
因此,菝葜是菝葜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藥性與療效都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菝葜飲中加入烏梅,主要有兩個原因:
- 斂酸止瀉: 菝葜飲主治濕熱下注,導致的泄瀉,而烏梅味酸性收斂,能斂肺止瀉,並可抑制腸道蠕動,緩解腹瀉症狀。
- 生津止渴: 濕熱下注常伴有口渴,烏梅味酸,可生津止渴,緩解口乾舌燥,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治療濕熱瀉痢。
烏梅與其他藥物相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有效治療濕熱瀉痢,是菝葜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繁體中文:
菝葜飲:
主治功效:飲水非常多,卻依然口渴。
組成:菝葜、烏梅
菝葜:
性微寒、味甘苦,歸肺、胃、腎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消腫利尿、活絡止痛、祛風除濕、解毒消癰。
烏梅:
性酸、溫,歸肝、脾、肺、腎經。
功效: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
用法:
將菝葜和烏梅洗淨,加適量水煎煮,取汁飲用。
注意事項: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服用期間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飲酒。
服用期間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總結:
- 【菝葜飲】由菝葜和烏梅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消腫利尿等功效。
- 【菝葜】性微寒、味甘苦,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消腫利尿、活絡止痛、祛風除濕、解毒消癰等功效。
- 【烏梅】性酸、溫,歸肝、脾、肺、腎經,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菝葜飲】常被用於治療飲水非常多,卻依然口渴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菝葜(銼,炒)1兩,湯瓶內鹼1兩,烏梅2兩(並核捶碎,焙乾)。
上為粗末。
每服2錢匕,水1盞,於石器中煎至7分,去滓,稍熱細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菝葜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組成:菝葜(銼,炒)1兩,湯瓶內堿1兩,烏梅2兩(并核捶碎,焙乾)。 主治:消渴飲水無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