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梅丸

XIAN ME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仙梅丸中包含烏梅,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瀉: 烏梅味酸澀,性平,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或暑濕傷中所致的泄瀉,烏梅能收斂腸胃,止瀉止痛。
  2. 生津止渴: 烏梅性寒,能生津止渴,解暑熱。對於暑熱傷津,口渴咽燥,或因勞倦過度引起的津液虧損,烏梅能滋陰生津,緩解症狀。

總而言之,烏梅在仙梅丸中,能起到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仙梅丸之主治功效分析

仙梅丸,乃古籍中記載用於治療痢疾發熱發渴之名方。綜觀《古今醫鑑》、《萬病回春》、《濟陽綱目》、《蒼生司命》、《方症會要》等多部醫學著作,可歸納出其主要組成和功效。

組成:

仙梅丸主要由細茶葉與烏梅組成,具體配比略有差異。各書記載配比略有不同,然均以茶葉和烏梅為主藥。例如,《蒼生司命》載:「細茶(一兩),烏梅(五錢)」,《方症會要》亦記載「細芽茶(一兩) 烏梅(五錢)」。此外,諸書皆有提到,需將烏梅去核並曬乾後使用。部分版本會以蜂蜜調製成丸,如《萬病回春》載「用生蜜揭作丸」,而《方症會要》亦記載「蜜搗作丸」。

主治功效:

仙梅丸的主要功效為治療痢疾所引起的發熱和口渴。諸書皆言其治「痢疾發熱發渴」。此處所指痢疾,多為濕熱蘊結腸道,導致腸道功能失調,出現腹痛、腹瀉、發熱、口渴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1. 烏梅的收斂止瀉、生津止渴作用: 烏梅味酸,性平,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能有效止瀉,同時能生津止渴,改善因痢疾導致的津液耗損所引起的口渴。其酸味還能收斂腸道,有助於止痢。
  2. 茶葉的清熱利濕作用: 茶葉味苦,性涼,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能清除體內濕熱,有助於緩解因濕熱蘊結腸道所引起的痢疾。茶葉亦能生津止渴,與烏梅協同作用,改善口渴症狀。
  3. 蜂蜜的調和作用: 部分版本加入蜂蜜調製成丸,蜂蜜具有潤腸通便、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功效。同時能增加口感,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4. 配伍的整體作用: 仙梅丸以烏梅的收斂止瀉為主,輔以茶葉的清熱利濕,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痢疾發熱發渴的功效。此方藥簡力專,針對痢疾所致的津液虧損、腸道失調等病機進行治療,切中病機,故能有效改善症狀。

總結:

仙梅丸為治療痢疾發熱發渴之經典方劑,以烏梅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為主要治療方向,輔以茶葉清熱利濕,配伍精巧,功效顯著。此方不僅能緩解痢疾引起的不適症狀,更著重於調理腸道功能,恢復體內陰陽平衡。

傳統服藥法


細茶1兩,烏梅(水洗,剝去核,曬乾)1兩。
上為末,用生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水冷熱隨意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仙梅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五引桑雙岡方。 組成:細茶1兩,烏梅(水洗,剝去核,曬乾)1兩。 主治:痢疾發熱發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