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酸烏梅膏
LIU SUAN WU ME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柳酸烏梅膏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瀉: 烏梅味酸澀,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或暑濕所致的泄瀉,烏梅能收斂腸道,減少水分流失,起到止瀉作用。
- 解毒生津: 烏梅性寒,能解暑熱、解毒生津。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增強藥效,緩解暑熱煩渴、口乾舌燥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柳酸烏梅膏」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雞眼」(中醫稱「肉刺」或「雞眼瘡」),為皮膚局部長期受壓或摩擦形成的角質增生。傳統中醫認為,雞眼多因氣血不暢、局部瘀結或濕毒凝滯所致,治療上常採用腐蝕潰堅、軟化角質之法。烏梅與水楊酸的組合,正契合此治療方向。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烏梅(30克)
- 性味功效:酸澀平,入肝、脾、肺經,傳統用於收斂止瀉、生津殺蟲。外治取其酸性腐蝕之性,可軟化堅皮、消蝕胬肉。《本經逢原》提及烏梅「蝕惡肉,化黑痣」。
- 現代觀點:烏梅含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能降低角質層pH值,促使角質蛋白鬆解,輔助剝脫增生組織。
水楊酸(2克)
- 西藥外用特性:具角質溶解作用,能滲透表皮分解過度角化的細胞,常直接用於雞眼、疣等皮膚病。此處與烏梅協同增強腐蝕效果。
食鹽水浸泡與食醋
- 食鹽水(10克鹽+50毫升水):高滲環境可初步脱水烏梅,利於後續成分萃取;鹽亦有軟堅散結之效。
- 食醋(15毫升):含醋酸,進一步強化酸性環境,助烏梅有機酸析出,增強角質溶解力。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三重腐蝕機制發揮作用:
- 酸性腐蝕:烏梅有機酸、食醋醋酸及水楊酸共同降低局部pH值,破壞角質細胞間黏附,促使雞眼角質層鬆動脫落。
- 滲透剝脫:水楊酸穿透表皮,溶解過度增殖的角蛋白;烏梅成分則從外圍軟化病灶基底。
- 協同增效:食鹽水預處理使烏梅組織結構疏鬆,利於活性成分釋放,加強整體效果。
四、適用性思考
此方體現中醫「以酸收斂、以酸蝕堅」的外治理念,結合水楊酸的現代藥理,形成中西合璧的角質剝脫法,針對雞眼此類局部實邪(角質增生)有直接針對性。然其性峻烈,需精確配伍比例以平衡腐蝕力與安全性。
傳統服藥法
烏梅30克, 水楊酸2克。
取食鹽 10克,用開水50毫升,溶化後,將烏梅放入,浸泡一日,去核,放入乳鉢加食醋15毫升,搗爛,最後,加水楊酸混合即成。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雞眼及胼胝
相同名稱方劑
柳酸烏梅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烏梅30g,水楊酸2g。 主治:雞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