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筋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筋急,中醫名詞,為筋脈拘急失柔,以致肢体屈伸不利。出自《素問·五臟生成篇》。多由風寒侵襲筋脈,或津血虛耗、筋脈失養所致;亦可因肝熱筋傷引起。

《諸病源候論·諸風門》:「凡筋……中於風冷,則攣急。」

《張氏醫通·諸風門》:「經所謂肝氣熱則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六味丸加牛膝、當歸之類;……虛邪搏筋則筋急,五積散;血虛則筋急,增損四物湯。」

《本事方》則以養血地黃湯治筋急。此證多見於寒痹、痙病、驚風等病。參見各條。

筋急的症狀表現為筋脈拘急失柔,以致肢体屈伸不利。患者常常會感到四肢疼痛、麻木、僵硬,甚至不能動彈。嚴重者還會出現肌肉萎縮、關節變形等症狀。

筋急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是風寒侵襲筋脈引起的,可以使用桂枝湯、麻黃湯等中藥進行治療。如果是津血虛耗、筋脈失養引起的,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等中藥進行治療。如果是肝熱筋傷引起的,可以使用龍膽瀉肝湯、當歸四逆湯等中藥進行治療。

筋急的預防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3. 飲食清淡,營養均衡。
  4.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5.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