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梧桐律散

DA WU TONG L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5%
胃經 15%
脾經 12%
膽經 9%
心包經 6%
腎經 5%
大腸經 3%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梧桐律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止痛消腫: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的功效。大梧桐律散治療的病症多為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川芎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川芎與其他藥材如大黃、芒硝等配合,可加強瀉火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也能促進藥效的發揮,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梧桐律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止痛:白芷味辛、性溫,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止痛、通竅止痛的功效。方劑中白芷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齒痛等症狀。
  2. 散寒通竅:白芷可疏通鼻竅,散寒通竅,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大梧桐律散中白芷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可增強散寒通竅的效果。

大梧桐律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治療熱證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血熱妄行等症狀。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滋養陰血,並能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

綜上所述,生地黃在該方劑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相關症狀。

大梧桐律散方中含有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1. 消積導滯:檳榔味辛性溫,能消食導滯,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較好療效。此散中以大梧桐為君藥,善於清熱解毒,而檳榔的加入則有助於促進消化,使藥效更加全面。
  2. 行氣止痛:檳榔性溫,能行氣止痛,對於肝胃氣滯、胸腹脹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散中其他藥物如枳實、厚朴等也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檳榔的加入可增強其疏肝理氣的功效。

總而言之,檳榔在[大梧桐律散]中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消食導滯,更能行氣止痛,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大梧桐律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大梧桐律散主治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細辛可以驅散寒邪,溫經止痛,緩解症狀。
  2. 通竅開鼻: 細辛具有通竅開鼻的功效,可以疏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的症狀。大梧桐律散用於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細辛的通竅作用可以有效改善鼻腔通氣,減輕患者痛苦。

大梧桐律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中降逆、止痛的作用。大梧桐律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丁香可溫暖脾胃,緩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
  2. 行氣止嘔: 丁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止嘔。方劑中加入丁香,可以增強散寒止痛的作用,同時也能緩解嘔吐症狀,使患者更加舒適。

丁香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溫中散寒、止痛功效,也提高了其行氣止嘔的療效,使大梧桐律散在治療脾胃虛寒方面更加有效。

大梧桐律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雄黃主要由四硫化二砷 (As2S4) 組成,其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具有毒性的藥物,但當其適當使用時,卻能發揮特定的療效。

雄黃具有顯著的解毒作用,對於某些毒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能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長,促進傷口癒合。此外,雄黃還具有外用的消炎止痛效果,可以對皮膚感染、腫痛等狀況提供幫助。由於其獨特的化學性質,雄黃在傳統中醫中常被用於與火熱、濕毒相關的病症。

然而,因雄黃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非常小心,必須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此外,該方劑的劑量與組合需要經過嚴格的經驗和理論依據,以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雄黃的納入是基於其特定的療效,但也必須謹慎使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大梧桐律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一切風蚛,牙齒動搖疼痛。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雞峰普濟方》中記載,大梧桐律散主要用於治療風蚛引起的牙齒動搖疼痛。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思想,結合方中各藥的功效來分析:

  • 風蚛為患: 古文提及的「風蚛」可理解為由於風邪侵襲,或體內積熱化火,灼傷牙齦,導致牙齒周圍組織受損,出現疼痛、鬆動等症狀。

  • 諸藥合用,標本兼治:

    • 川芎、白芷、細辛: 方中以川芎、白芷、細辛為主要驅風藥物。川芎活血化瘀,白芷解表散寒、祛風除溼,細辛發汗解熱,三藥合用,能夠疏散外風,減輕風邪對牙齒的影響。
    • 生地黃: 生地黃滋陰降火、涼血潤燥,針對體內積熱化火的情況,有助於清熱瀉火,減輕牙齦紅腫疼痛。
    • 檳榔: 檳榔具有殺蟲消積、行氣利水之效,可以針對「蚛」的病因,發揮殺蟲作用,同時行氣利水,有助於消腫止痛。
    • 丁香: 丁香暖胃驅寒,兼有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牙齒疼痛。
    • 雄黃: 雄黃解毒殺菌,可用於清除口腔內的細菌,輔助治療牙齒病變。
  • 煎煮含漱,直達病所: 古文記載使用方法為「以水一大盞酒一盞同煎至一盞半去滓熱含於齒動處良久倦即吐之」,這種煎煮含漱的方式,使得藥液可以直接作用於患處,加強藥效,直接緩解疼痛和治療牙齒動搖。

總結:

大梧桐律散通過祛風、清熱、殺蟲、止痛等多方面作用,標本兼治,達到治療風蚛引起的牙齒動搖疼痛的目的。方中各藥相互配合,共奏良效。藥液含漱的用法,則使得藥力直達病所,增強了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梧桐半兩,律川芎半兩,白芷半兩,生地黃2分,檳榔2分,細辛2分,丁香1分,雄黃1分。
上為細末,入雄黃再研令勻。
每食後並夜臥先用溫水漱口,次用藥少許擦痛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兒、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牙齒浮動牙齦萎縮

相同名稱方劑


大梧桐律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梧桐半兩,律川芎半兩,白芷半兩,生地黃2分,檳榔2分,細辛2分,丁香1分,雄黃1分。 主治:一切風蚛,牙齒動搖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