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膽膏
DI D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地膽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涼血: 地膽膏本身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而生地黃性寒,能清熱涼血,與地膽膏的藥性相輔相成,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熱毒蘊結引起的各種疾病。
二、滋陰生津: 生地黃具有滋陰生津、養血潤燥的作用,可緩解地膽膏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避免藥性過於偏寒,同時保護患者的津液,使其在治療過程中避免出現口乾舌燥等不適症狀。
地膽膏方劑中加入細辛,是基於其辛溫解表、祛風散寒的功效。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溫肺化痰的功效。地膽膏主治濕熱黃疸、濕疹瘙癢、疔瘡腫痛等症,而細辛的加入有助於祛除寒濕,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進一步提高藥效。
此外,細辛與地膽草等其他藥材配合,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細辛可以促進地膽草的利濕消炎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地膽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地膽膏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濕瘡等。白芷可與地膽草、苦參等藥材協同作用,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促進病竈消退。
二、 芳香闢穢,散風止癢: 白芷氣味芳香,能散風止癢,並具有芳香闢穢之效。地膽膏中加入白芷,不僅有助於改善皮膚病患者的皮膚瘙癢,還能去除異味,提高藥膏的舒適度和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地膽膏」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的記載,「地膽膏」主治「鼻中息肉」,也就是現代醫學所稱的鼻息肉。原文指出:「治鼻中息肉,敷鼻,地膽膏方:生地膽,細辛(去苗葉),白芷」。這說明「地膽膏」主要用於治療鼻息肉引起的不適症狀。
組成與功效
方劑「地膽膏」由生地黃、細辛和白芷三味藥組成。
- 生地黃(古文記載為生地膽): 雖然古文寫為「生地膽」,但應為「生地黃」之誤。生地黃具有滋陰養血、潤燥止渴的功效,在此方中可能起到滋養鼻竅黏膜的作用。
- 細辛: 具有散寒解表、溫肺化痰的功效。細辛辛溫走竄,能通鼻竅,散風寒,對於鼻息肉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白芷: 具有發汗解肌、通鼻開竅的功效。白芷辛香上行,可以宣通鼻竅,緩解鼻塞症狀。
治療原理
「地膽膏」治療鼻息肉的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 通利鼻竅: 細辛和白芷均具有通竅的作用,可以宣通鼻竅,改善鼻息肉引起的鼻塞、通氣不暢等症狀。
- 消腫散結: 細辛具有散寒的作用,對於寒邪引起的腫脹有一定的消散作用。生地黃滋陰養血,有助於改善局部循環,促進腫脹消退。
- 改善局部環境: 生地黃滋陰潤燥,可以改善鼻腔黏膜的乾燥狀態,營造不利於息肉生長的環境。
- 協同作用: 三味藥合用,辛溫的細辛和白芷與滋陰的生地黃相配伍,既能通竅散結,又能滋養局部,標本兼顧,從而達到治療鼻息肉的目的。
總結
綜合分析,「地膽膏」主要通過通利鼻竅、消腫散結和改善局部環境等作用機制,達到治療鼻息肉、緩解鼻塞等症狀的目的。其藥物組成簡潔,配伍合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地膽膏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膽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生地膽10枚,細辛半分(末),白芷半分(末)。 主治:鼻中瘜肉腫大,氣息閉塞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