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李根湯
YU LI G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二十二引《廣濟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鬱李根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鬱李根湯主治血瘀經絡,疼痛難忍。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之效。其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改善血脈循環,進而緩解疼痛。
2. 溫經散寒:川芎亦有溫經散寒之功,可溫通血脈,驅散寒邪。對於因寒邪凝滯經絡而致的疼痛,川芎能起到溫經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
綜上,川芎在鬱李根湯中起到行氣止痛、溫經散寒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血瘀經絡疼痛的功效。
鬱李根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鬱李根湯主治寒凝血瘀,而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可溫暖脾腎,促進血行,緩解寒凝瘀滯,配合鬱李根、當歸等藥物,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 引藥入經:細辛辛散通竅,可引導藥物深入經絡,使藥效更加充分發揮。細辛的加入,可促進鬱李根、當歸等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發揮其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提高藥效。
鬱李根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鬱李根湯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生地黃可清熱涼血,抑制血熱,防止出血加重。
-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血熱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鬱李根湯中加入生地黃,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鬱李根湯
鬱李根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川芎、細辛、生地黃,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散風除濕的功效,主治牙齒痠痛,牙根刺痛。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細辛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鬱李根湯的組成與功效
鬱李根湯由川芎、細辛、生地黃三味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散風除濕的功效,主治牙齒痠痛,牙根刺痛。川芎活血化瘀,細辛散風除濕,生地黃清熱涼血,三藥合用,可有效緩解牙齒痠痛,牙根刺痛。
鬱李根湯的臨牀應用
鬱李根湯主要用於治療牙齒痠痛,牙根刺痛。在臨牀上,鬱李根湯常與其他中藥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例如,鬱李根湯與葛根湯合用,可治療牙齒痠痛,牙根刺痛,同時伴有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鬱李根湯與羌活勝濕湯合用,可治療牙齒痠痛,牙根刺痛,同時伴有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總結
鬱李根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川芎、細辛、生地黃,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散風除濕的功效,主治牙齒痠痛,牙根刺痛。在臨牀上,鬱李根湯常與其他中藥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鬱李根5兩,芎藭2兩,細辛2兩,生地黃4兩。
以水6升,煮取2升半,去滓。先以鹽湯漱口,然後溫含之,冷即吐.,更含取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藥物過敏者禁用。
- 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鬱李根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二引《廣濟方》。 組成:鬱李根5兩,川芎2兩,細辛2兩,生地黃4兩。 主治:齒牙風,挺出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