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煎

WU XIANG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20%
胃經 15%
腎經 9%
心經 8%
大腸經 6%
肝經 6%
膽經 4%
三焦經 4%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香煎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其辛溫之性,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適合治療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此外,丁香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腹痛、胸悶等症狀,亦有較佳的療效。

因此,在五香煎中加入丁香,能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雙重作用,有助於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腸不適症狀。

五香煎中加入沉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降逆,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降逆、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氣滯血瘀引起的脘腹疼痛、嘔吐、腹瀉等症,沉香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緩解症狀。

2. 芳香開竅,醒神安神: 沉香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安神定志。對於氣鬱體質、神志不寧、失眠多夢等症,沉香能起到鎮靜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因此,五香煎中加入沉香,不僅能調理脾胃,還能安神定志,綜合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五香煎中加入麝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麝香可起到迅速開竅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意識。
  2. 消腫止痛: 麝香亦有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五香煎中加入麝香,可增強方劑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加速患者恢復。

五香煎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五香煎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的加入可有效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2. 燥濕健脾: 五香煎中常配伍具有燥濕健脾作用的藥物,如蒼朮、厚朴等。木香的加入可加強燥濕健脾之效,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因此,五香煎中加入木香,可起到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奏效。

五香煎中包含藿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芳香化濕:藿香氣味辛溫,具有芳香化濕、解表散寒之功效。其辛香之氣可通竅,驅散寒濕之邪,用於治療濕邪困脾,出現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症狀。

二、 理氣止痛:藿香同時具有理氣止痛之效,可疏解脾胃氣滯,緩解胸腹脹痛、腹痛絞痛等症狀。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化濕止痛之效,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五香煎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五香煎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氣血不足的情況,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2. 助運化除濕: 五香煎中常加入其他溫燥之品,如肉桂、生薑等,以溫通脾胃,化濕止瀉。白朮亦具燥濕利水之效,可協同其他藥物,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消除因脾虛濕困導致的各種不適。

五香煎方中包含訶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涼,具有收斂止瀉之功效。五香煎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泄瀉不止等症,訶子可收斂腸道,緩解腹瀉症狀。
  2. 清熱解毒: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五香煎中,訶子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總而言之,訶子在五香煎中起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治療脾胃虛寒、泄瀉不止等症。

五香煎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個作用: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五香煎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食少便溏、脘腹脹滿等症狀,茯苓能利水滲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邪困脾的症狀。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備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脾虛引起的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五香煎中往往也包含其他具有安神作用的藥材,如百合、酸棗仁等,茯苓與之相配,能增強安神效果,使脾虛症狀得到更全面有效的改善。

五香煎中包含橘皮,主要考量其理氣行滯、燥濕化痰之效。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氣味芳香,能理氣解鬱,行滯通絡,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此外,橘皮還有燥濕化痰之功效,能有效緩解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

因此,五香煎中加入橘皮,可以起到理氣行滯、燥濕化痰的作用,幫助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療效。

五香煎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五香煎藥性多偏辛溫,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諸藥,緩解藥物辛燥之性,使藥效更平和,避免燥傷脾胃。

二、補益脾胃:甘草為常用補益藥,能補脾益氣,緩解辛溫藥物對脾胃的刺激,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藥物吸收和發揮作用,提高藥效。

五香煎方劑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健脾: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健脾益氣之效。五香煎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黃耆可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提高免疫力: 黃耆可促進免疫細胞增殖,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五香煎常用於慢性疾病患者,黃耆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感染,促進康復。

主治功效


五香煎主治功效分析

五香煎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脾胃久虛,吃食減少,四肢羸瘦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五香煎的藥物組成,主要以溫中理氣、健脾益胃的藥材為主。以下是方劑中藥材對應古文症狀的分析:

  • 脾胃久虛: 白朮、茯苓、黃耆皆有健脾益氣之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的根本問題。
  • 吃食減少: 丁香溫胃散寒、止痛消食,沉香理氣活血,木香行氣化瘀、健脾利濕,藿香解表除濕、理氣和中,橘皮化痰止咳、行氣解鬱,這些藥材共奏理氣和胃、促進消化之效,可改善食慾不振。
  • 四肢羸瘦: 脾主肌肉四肢,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則氣血生化不足,肌肉失養,故見四肢羸瘦。方中黃耆補虛扶正,與健脾藥物合用,有助於氣血的生成,改善肌肉營養狀況。

綜合來看,五香煎通過溫補脾胃、行氣和中、促進消化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從而達到改善小兒脾胃久虛、食少羸瘦的目的。方中配伍生薑、大棗,更增強了溫中健脾、調和營衛的功效。

總結:

五香煎針對小兒脾胃虛弱的病機,以溫中健脾、行氣和胃為主要治法,通過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進食慾,促進營養吸收,從而改善小兒的生長發育,使之恢復健康。

傳統服藥法


丁香1兩,沈香1兩,麝香1錢(細研入),木香1兩,藿香1兩,白朮1兩,訶黎勒皮半兩,白茯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挫),黃耆1兩(銼)。上為散。
以水5升,慢火煎至1升,以布絞取汁,卻入鍋內,入麝香、蜜3合,生薑汁半合,棗肉20枚,慢火熬成煎,每服半茶匙,以粥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因此不宜在夏季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五香煎,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丁香1兩,沉香1兩,麝香1錢(細研入),木香1兩,藿香1兩,白朮1兩,訶黎勒皮半兩,白茯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挫),黃耆1兩(銼)。 主治:小兒脾胃久虛,吃食減少,四肢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