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補湯

ZI B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7%
心經 12%
腎經 12%
脾經 12%
胃經 10%
膽經 6%
膀胱經 4%
大腸經 3%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滋補湯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麻黃: 性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2. 鱉甲: 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
  3. 葛根: 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清熱解毒。
  4.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5. 黃耆: 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6.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7. 秦艽: 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強筋骨。
  8. 青蒿: 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
  9. 人參: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10. 生地黃: 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11. 熟地黃: 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12. 澤蘭: 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和血。
  13. 知母: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14. 天仙藤: 利水消腫、止血、破血消癥、活血化瘀。

總結 滋補湯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補氣、滋陰、清熱、瀉火、利水、消腫、止血、化瘀等。滋補湯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酒醉、乙醇中毒、麻疹不透、熱瀉熱痢、脾虛泄瀉以及感冒、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熱毒性疾病。

傳統服藥法


生乾地黃1兩,熟乾地黃(洗焙)1兩,劉寄奴(去根)1兩,澤蘭葉1兩,麻黃(不去節)1兩,乾葛1兩,青蒿1兩,苦梗1兩,知母1兩,天仙藤1兩,地黃芩1兩(炒),人參半兩,秦艽半兩,鱉甲半兩,黃耆半兩。
補諸不足,調養血氣,悅澤顏色,充肌膚,進飲食。
上(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酒一分,豬筒骨一莖炙焦,分為四服,桃、柳枝各七寸,杏仁五粒(去皮尖,捶碎),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加烏梅半個尤炒。

方劑組成解釋


滋補湯由生地黃、熟地黃、劉寄奴、澤蘭、麻黃、葛根、青蒿、桔梗、知母、天仙藤、黃芩、人參、秦艽、鱉甲、黃耆等中藥組成。

生地黃、熟地黃補益肝腎之陰;劉寄奴、澤蘭、麻黃、葛根發汗解表,清熱解毒;青蒿、桔梗、知母、天仙藤、黃芩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人參、秦艽補氣固表,益氣生津;鱉甲、黃耆補益氣血,強壯筋骨。諸藥合用,共奏滋補強壯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補湯是一款具有滋補功效的中藥方劑,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滋補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三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 滋補湯(《普濟方》卷三二三引《楊氏家藏方》。)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三引《楊氏家藏方》。組成:生乾地黃1兩,熟乾地黃(洗焙)1兩,劉寄奴(去根)1兩,澤蘭葉1兩,麻黃(不去節)1兩,乾葛1兩,青蒿1兩,苦梗1兩,知母1兩,天仙藤1兩,地黃芩1兩(炒),人參半兩,秦艽半兩,鱉甲半兩,黃耆半兩。主治:補諸不足,調養血氣,悅澤顔色,充肌膚,進飲食。 。 主治:補諸不足,調養血氣,悅澤顔色,充肌膚,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