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補湯

ZI B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7%
心經 12%
腎經 12%
脾經 12%
胃經 10%
膽經 6%
膀胱經 4%
大腸經 3%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滋補湯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滋陰養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滋補湯多用於陰虛體質,而生地黃可補充體內陰液,改善陰虛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頭暈目眩等症狀。
  2. 清熱涼血: 生地黃亦可清熱涼血,適用於熱病後期、陰虛火旺導致的發熱、口渴、心煩等症狀。在滋補湯中加入生地黃,可緩解熱證,防止補益過度,避免滋生內熱。

因此,生地黃在滋補湯中起著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的作用,可有效改善陰虛體質,達到滋補的效果。

滋補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三經,具有補血滋陰、填精益髓的功效。對於血虛、陰虛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滋補作用。
  2. 溫而不燥:熟地黃經過炮製,藥性溫和,相比生地黃更易於吸收,且不易燥熱,適合體質偏虛寒的人服用。

總之,熟地黃作為滋補湯中常見的藥材,可有效改善血虛、陰虛等症狀,且藥性溫和,安全可靠,適合廣泛人羣服用。

滋補湯中加入劉寄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劉寄奴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氣血瘀滯導致的虛弱乏力、面色蒼白、經血不調等症狀,加入劉寄奴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起到滋補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劉寄奴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濕熱所致的黃疸、痢疾等疾病。一些滋補湯方加入劉寄奴,除了滋補之外,還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避免滋補過度引發上火或濕熱。

滋補湯中加入澤蘭,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澤蘭性味辛溫,入肝經,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對於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經期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澤蘭亦可清熱解毒,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炎症也有輔助治療效果。因此,在滋補湯中加入澤蘭,不僅能補益身體,同時也能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更好的調理效果。

滋補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體質、增強體力。其中包含了多種草藥成分,如人參、黃耆等,而令人驚訝的是,該方劑中竟也包含了麻黃這一成分。麻黃在中醫裡是一味性質溫熱、具有發汗解表作用的藥材,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所引起的症狀,如頭痛、身痛及鼻塞等。將其納入滋補湯中的目的,在於利用其溫通經絡、驅除寒氣的功效,以幫助改善因體內寒氣過重所導致的疲勞無力、精神不振等問題。同時,麻黃還能促進氣血循環,使其他滋補藥材的功效更好地被身體吸收利用。然而,由於麻黃性質較為峻烈,使用時需謹慎,最好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滋補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生津止渴: 葛根性涼,味甘,具清熱解表、生津止渴的功效。在滋補湯中加入葛根,可平衡滋補藥材的燥性,避免滋補過度引發上火或口乾舌燥等不適。
  2. 舒筋活絡,止痛消腫: 葛根具有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功效,可緩解因勞累或久坐引起的肌肉痠痛。在滋補湯中加入葛根,可提升整體滋補效果,同時兼具舒緩筋骨的作用,使滋補更全面。

因此,葛根在滋補湯中扮演著清熱解表、生津止渴,以及舒筋活絡的重要角色,使其成為滋補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滋補湯中加入青蒿,乍看之下似乎不合常理。因為青蒿性寒,味苦,常用於清熱解毒,而滋補湯則偏向溫補。但實則,青蒿的加入可能暗藏玄機:

  1. 清熱解毒,平衡滋補: 滋補湯多偏溫燥,容易上火,而青蒿可清熱解毒,平衡滋補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滋補過度,產生負面影響。
  2. 針對特定病症: 部分滋補湯方,可能加入青蒿以針對特定病症,例如,加入青蒿以治療因暑熱引起的脾胃不適,或輔助治療一些熱症合併的虛弱症狀。

總之,滋補湯中加入青蒿,應結合具體的方劑和病症,才能更準確地分析其作用和意義。

滋補湯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消腫排膿: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消腫排膿的功效。對於因肺氣鬱閉、痰濕阻滯而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胸悶等症狀,桔梗能起到宣暢氣機、化痰止咳的作用。
  2. 助藥力,提升藥效:桔梗有引藥上行、開宣肺氣的作用,能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提高滋補湯的療效。例如,搭配具有補氣養陰功效的人參、西洋參等,能提升其補肺益氣、止咳化痰的效果。

因此,在滋補湯中加入桔梗,能有效改善肺氣不足、痰濕阻滯等問題,並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滋補效果。

「知母」入滋補湯方,乍看之下略顯奇特,實則有其道理。

首先,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在滋補湯中,加入知母,可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平衡補品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

其次,許多滋補湯方,往往偏於溫補,容易助長內熱,而知母恰可起到清熱解毒,降火消炎之效,使補而不燥,更顯溫和。

總之,知母於滋補湯方中,如同清涼劑,平衡補品之熱,使補益功效更顯溫和,達到滋陰補虛之目的。

滋補湯中加入天仙藤,主要是利用其補氣、活血、止痛、消腫的功效。

天仙藤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舒筋活絡、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筋骨疼痛、風濕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天仙藤亦有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的治療。

因此,在滋補湯中加入天仙藤,可起到補氣活血、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滋補湯的功效。

滋補湯中加入黃芩,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黃芩性寒,味苦,具清熱瀉火、燥濕止瀉、止咳化痰的功效。其入肺經、膽經、胃經,可清熱解毒,瀉火燥濕。

滋補湯通常偏溫補,加入黃芩則可起到平衡作用,避免滋補過度,導致上火、燥熱等不適。同時,若湯中加入燥熱之物,如肉類、辛辣等,黃芩可起到清熱降火,防止虛火上炎的作用。

因此,黃芩在滋補湯中起到調節平衡的作用,使其更適合不同體質的人羣服用。

滋補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氣虛、血虛、體虛、元氣不足等症狀,人參能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機體康復。

2. 補氣養血:人參能補氣生血,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對於體虛者,適量使用人參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體質,延緩衰老。

滋補湯中加入秦艽,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秦艽性苦寒,擅長祛風濕、止痺痛,看似與滋補背道而馳。然而,許多滋補藥物同時也伴隨著濕氣重、氣血運行不暢等問題,而秦艽恰能疏通經絡,化解濕氣,促進氣血運行,達到「祛邪扶正」的效果。

例如,一些滋補藥物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秦艽的苦寒之性,能清熱除濕,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藥效的吸收和利用率,達到更好的滋補效果。

滋補湯方劑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潛陽: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陽氣上浮所致的潮熱盜汗、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鱉甲可以滋陰降火,緩解症狀,起到滋補作用。
  2. 補腎益精: 鱉甲富含蛋白質、膠原蛋白、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具有補腎益精、強筋健骨的作用。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精血不足等症狀,鱉甲可以起到滋補腎精、改善體質的作用。

總之,鱉甲在滋補湯方劑中,可以起到滋陰降火、補腎益精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腎虛等症狀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

滋補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其補氣功效。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為補氣要藥,能益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

在滋補湯中加入黃耆,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容易感冒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此外,黃耆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提高身體抵抗力。

主治功效


滋補湯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麻黃: 性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2. 鱉甲: 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
  3. 葛根: 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清熱解毒。
  4.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5. 黃耆: 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6.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7. 秦艽: 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強筋骨。
  8. 青蒿: 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
  9. 人參: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10. 生地黃: 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11. 熟地黃: 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12. 澤蘭: 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和血。
  13. 知母: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14. 天仙藤: 利水消腫、止血、破血消癥、活血化瘀。

總結 滋補湯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補氣、滋陰、清熱、瀉火、利水、消腫、止血、化瘀等。滋補湯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酒醉、乙醇中毒、麻疹不透、熱瀉熱痢、脾虛泄瀉以及感冒、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熱毒性疾病。

傳統服藥法


生乾地黃1兩,熟乾地黃(洗焙)1兩,劉寄奴(去根)1兩,澤蘭葉1兩,麻黃(不去節)1兩,乾葛1兩,青蒿1兩,苦梗1兩,知母1兩,天仙藤1兩,地黃芩1兩(炒),人參半兩,秦艽半兩,鱉甲半兩,黃耆半兩。
補諸不足,調養血氣,悅澤顏色,充肌膚,進飲食。
上(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酒一分,豬筒骨一莖炙焦,分為四服,桃、柳枝各七寸,杏仁五粒(去皮尖,捶碎),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加烏梅半個尤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補湯是一款具有滋補功效的中藥方劑,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滋補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三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 滋補湯(《普濟方》卷三二三引《楊氏家藏方》。)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三引《楊氏家藏方》。組成:生乾地黃1兩,熟乾地黃(洗焙)1兩,劉寄奴(去根)1兩,澤蘭葉1兩,麻黃(不去節)1兩,乾葛1兩,青蒿1兩,苦梗1兩,知母1兩,天仙藤1兩,地黃芩1兩(炒),人參半兩,秦艽半兩,鱉甲半兩,黃耆半兩。主治:補諸不足,調養血氣,悅澤顔色,充肌膚,進飲食。 。 主治:補諸不足,調養血氣,悅澤顔色,充肌膚,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