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湯

QING QU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四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肺經 20%
脾經 15%
大腸經 15%
肝經 7%
小腸經 4%
心經 3%
膽經 3%
腎經 3%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小腸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清泉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為了其清熱瀉火、解毒生津的作用。

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生津的功效。當人體出現熱邪內盛、津液虧損的情況時,石膏可以通過清熱瀉火,降低體溫,並滋陰生津,緩解口渴、咽乾等症狀。

此外,石膏還可以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在清泉湯中加入石膏,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邪,促進體液平衡,達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目的。

清泉湯方劑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清泉湯主要針對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知母可以清熱降火,緩解熱症,改善症狀。
  2. 滋陰生津: 知母同時具備滋陰生津的作用,可以滋養肺陰,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清泉湯中加入知母,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能滋陰潤肺,使治療效果更佳。

清泉湯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化痰止咳: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功,有助於緩解脾胃氣滯、痰濕壅肺,進而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2.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有效清除肺部痰濕,並能降逆止嘔,緩解因痰濕阻滯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清泉湯方劑中加入陳皮,可有效改善氣滯、痰濕所致的咳嗽、嘔吐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

清泉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之效,能有效祛除痰濕阻滯,使氣機通暢,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厚朴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緩解因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所引起的噁心嘔吐。

清泉湯中加入厚朴,旨在通過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達到治療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所引起的咳嗽、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的目的。

清泉湯方劑中包含枳殼,主要是為了其行氣消積,寬胸散結之功效。

枳殼味苦、酸,性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寬胸散結、降逆止嘔、疏肝理氣的作用。對於胸脘滿悶、腹脹積滯、食積不化、氣逆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此外,枳殼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便祕等問題。因此,在清泉湯中加入枳殼,能起到疏通氣機,消散積滯,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清泉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 大腹皮性味辛溫,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清泉湯多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大腹皮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積聚的水分,達到消腫利水之效。
  2. 行氣止痛: 大腹皮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水腫往往伴隨疼痛,大腹皮可以疏通氣血,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清泉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寒性可清熱解毒,瀉肺火、心火、膽火,對於因熱邪上炎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同時,黃芩還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熾盛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清泉湯中加入黃芩,有助於清熱瀉火,涼血止血,達到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泉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清泉湯」主治「傷寒陽證實熱,脈洪腹滿。」 綜合分析,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陽證實熱所致的胃部脹滿。具體表現為咽乾煩熱,脈象洪大有力等症狀。

治療原理

古文指出:「客邪入胃,即生脹滿。但有虛、實、寒、熱之辨。若是陽證,必咽乾煩熱,脈實有力,宜清宜攻。」這段話闡明了脹滿的病機及辨證要點。清泉湯正是針對「陽證實熱」而設,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清熱瀉火: 方中石膏知母黃芩皆為清熱之品。石膏大寒,善清氣分實熱;知母滋陰降火,清熱瀉火;黃芩清熱解毒,燥濕瀉火。三藥合用,可有效清除胃中實熱,解除咽乾煩熱等症狀。

  2. 行氣消脹: 陳皮厚朴枳殼大腹皮均具有行氣的作用。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厚朴行氣除濕,溫中散結;枳殼破氣消積,化痰除痞;大腹皮行氣利水,消脹除滿。四藥合用,可疏通氣機,消除胃部脹滿。

  3. 攻下通便: 陽明實熱常伴有大便秘結,本方雖未直接使用攻下藥,但厚朴、枳殼、大腹皮均有促進腸胃蠕動,通利大便的作用。與清熱藥合用,有助於熱邪從下而出。

總體而言,清泉湯以清熱為主,行氣為輔,通過清瀉胃中實熱,疏通氣機,達到消除脹滿的目的。其組方精簡,配伍合理,體現了中醫「熱者寒之」、「實則瀉之」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棕櫚皮不拘多少(一半生炒為末,一半燒灰為末)。
每服生熟各半錢,空心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清泉湯性寒,體虛者慎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服用清泉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下腹脹氣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胃腸脹氣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清泉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五。 組成:棕櫚皮不拘多少(一半生炒爲末,一半燒灰爲末)。 主治:血淋不止。

清泉湯, 出處:《會約》卷四。 組成:生石膏3錢(研),知母1錢半,陳皮(去白)1錢半,厚朴(薑炒)1錢半,枳殼1錢半,大腹皮2錢(洗淨),黃芩1錢半。 主治:傷寒陽證實熱,脈洪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