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子湯
DA FU Z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張渙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大腹子湯中包含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寒味辛,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大腹子湯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大腹皮作爲方中重要組成部分,起到利水消腫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
- 瀉下通便:大腹皮還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可用於治療便祕、腹脹等症。大腹子湯中也常配合其他瀉下藥物,如芒硝、甘遂等,共同起到瀉下通便的作用,以緩解水腫帶來的腹部脹滿症狀。
綜上所述,大腹皮在中藥方劑大腹子湯中發揮着利水消腫和瀉下通便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大腹子湯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行氣消積:檳榔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消積、殺蟲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痰凝、食積不化所導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檳榔能有效促進胃腸蠕動,使積滯消散。
- 配伍增效:大腹子湯中,大腹皮、枳實等藥物也能起到行氣消積的作用,而檳榔的加入則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腹脹腹痛等症狀。
大腹子湯中包含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消脹: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大腹子湯以大腹皮為主藥,其性寒滑,能利水消腫,但容易導致氣機阻滯,而枳殼則能行氣消脹,幫助大腹皮更好地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避免氣機阻滯而加重病情。
- 疏肝理氣:枳殼不僅能行氣消脹,也能疏肝理氣。大腹子湯治療水腫往往伴隨肝氣鬱結、脾失健運,而枳殼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消腫利水之效。
大腹子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腹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大腹子湯中其他藥物可能引起的腹痛,如大腹皮、枳實等藥物,它們具有瀉下、消積的作用,但也可能刺激腸胃,導致腹痛。
- 調和藥性:白芍性微寒,可以中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燥性,防止藥性過於偏燥,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白芍還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避免過度瀉下,使藥效更為平緩。
大腹子湯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氣機,消脹利水。方中含有人參,此為一味極為重要的藥材。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是補中益氣、生津安神之佳品。在大腹子湯中,人參不僅能補益元氣,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還可協同其他藥物,促進脾胃運化,使氣血生化有源。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水濕內停,人參能提升脾胃功能,有助於水濕的排出,從而緩解腹部脹滿的症狀。此外,人參還能調節心神,對於由病痛引起的焦慮不安,亦有安神之效,全面改善患者身體與精神狀態,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整體調節的理念。
大腹子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大腹子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腹脹腹痛等症,知母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功,可協同大腹子等藥材,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緩解熱結便祕症狀。
- 防止燥熱傷陰: 大腹子湯中含有大量燥熱之品,如大腹皮、枳實等,容易損傷陰液,知母可起到滋陰潤燥,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確保方劑使用安全,避免副作用。
綜上所述,知母的加入,既可清熱瀉火,又可滋陰潤燥,有效提升大腹子湯的療效,確保其安全使用。
大腹子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 理氣消脹:大腹子湯主要針對脾胃氣滯、腹脹疼痛等症,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消脹止痛的功效,可與大腹子等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緩解氣滯所致的腹脹。
- 調和脾胃:陳皮味辛、性溫,能溫脾胃、助消化,並能和胃止嘔,與大腹子、厚朴等藥物配合,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減少腹脹。
總而言之,陳皮的加入能有效改善氣滯、脾胃不和等病症,使大腹子湯的療效更為顯著。
大腹子湯中包含甘遂,乃因其性峻猛,擅長消水逐飲,且能通利水道,針對水腫積聚、腹脹滿悶等症狀,可迅速發揮效果。甘遂入膀胱經,能引導水氣下行,配合大腹子、芫花等藥物,共同起到利水消腫、通利水道的作用。然而,甘遂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配合其他藥物緩解其毒性,以確保用藥安全。
主治功效
大腹子湯
大腹子湯,主要成分:大腹皮、檳榔、枳殼、白芍、人參、知母、陳皮、甘遂。 主治功效:腹中滿塞,小便不暢。
中藥組成介紹: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甘遂:峻下逐水之藥,攻逐水停,通利二便。
總結:
大腹子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等功效。在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腹中滿塞,小便不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腹皮1兩,檳榔半兩,枳殼(麩炒)半兩,芍藥半兩,人參半兩,知母半兩,陳皮(去白)半兩,甘遂(煨)1分。
上為細末。每服1錢,水1小盞,煎5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腹子湯具有行氣利水、消積化滯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弱、氣虛下陷、大便溏泄等症狀,不宜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腹子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張渙方。 組成:大腹皮1兩,檳榔半兩,枳殼(麸炒)半兩,芍藥半兩,人參半兩,知母半兩,陳皮(去白)半兩,甘遂(煨)1分。 主治:癥癖腹滿,小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