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十味丸

BAI WEI SHI W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胃經 17%
心經 14%
脾經 11%
肝經 11%
腎經 8%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白薇十味丸中含有白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白薇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 白薇性寒,味苦,入肝、腎經,能清熱瀉火,利濕通淋,並能解毒消腫,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小便不利、尿頻尿急、陰囊濕疹、帶下病等,均有良好的療效。
  2. 白薇與方劑中其他藥材配伍相宜。 白薇與其他藥材如黃柏、知母、茯苓、澤瀉等配伍,可起到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的作用,共同發揮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作用。

白薇十味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知母性寒,味苦甘,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白薇十味丸主治熱病傷陰,肺燥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知母可以清肺熱,滋陰潤肺,緩解燥熱症狀。
  2. 配合白薇,增強藥效: 白薇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知母與白薇相輔相成,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熱病傷陰,肺燥咳嗽等症。

白薇十味丸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白薇十味丸主治熱毒血瘀,症狀包括口渴、便祕、小便赤澀、舌苔黃膩等。地骨皮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與白薇、丹皮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目的。
  2. 滋陰潤燥,緩解燥熱: 地骨皮能滋陰潤燥,對於因熱毒燥熱導致的皮膚乾燥、口乾舌燥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白薇十味丸中的其他藥物如生地黃、麥冬等也具有滋陰潤燥功效,地骨皮的加入,能加強滋陰潤燥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白薇十味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功效。白薇十味丸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尿血等。生地黃可以滋陰降火,涼血止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效果。

2. 潤燥生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白薇十味丸中一些藥物如白薇、黃柏等性偏燥,生地黃可中和燥性,防止藥物傷陰,避免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白薇十味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白薇十味丸主要針對燥熱傷肺、津液不足等症狀,而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能與白薇、生地黃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緩解肺燥津傷,改善口乾咽燥、咳嗽氣喘等症狀。
  2.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麥門冬還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化解藥方中其他藥材的燥性,避免藥性過烈,同時也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白薇十味丸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如白薇、防風等性偏寒涼,甘草可以緩解其寒性,使藥效更溫和,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例如,甘草能提高白薇的清熱解毒作用,同時也能協助手少陰經的防風,更有效地驅散風邪。

總而言之,甘草在白薇十味丸中起著重要作用,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方劑更為安全有效。

白薇十味丸中包含蜀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蜀漆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效。白薇十味丸以白薇、生地等清熱涼血藥為主,而蜀漆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並輔助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病症。
  2. 配合白薇,增強止痛效果:白薇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痛之效。蜀漆與白薇相配,可協同增強止痛作用,尤其適用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疼痛,如經絡疼痛、關節疼痛等。

白薇十味丸中包含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白薇十味丸主治熱病傷陰,津液虧損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等症。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可與白薇等藥材協同作用,滋養陰液,緩解燥熱症狀。
  2. 養陰生津: 白薇十味丸中還含有麥冬、生地黃等滋陰生津藥材。玉竹與這些藥材搭配,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進一步增強養陰生津的效果,促進機體津液的生成,改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白薇十味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健脾消食: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健脾消食之功效。白薇十味丸以補腎滋陰為主,但部分藥物如白薇、熟地等易致脾胃虛弱,橘皮加入可助其消食健脾,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負擔,提升藥效吸收。

2. 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橘皮性溫,能調和藥性,緩解白薇十味丸中某些藥物可能帶來的寒涼之弊。同時,橘皮能疏肝理氣,可緩解藥物對肝臟的影響,減少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白薇十味丸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益血、固本培元的作用。

白薇十味丸主治婦科諸證,其中包括氣血虧虛導致的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狀。人參作為補氣藥,能夠益氣生血,改善氣血虧虛,同時也能固護脾腎,促進機體恢復

因此,在白薇十味丸中加入人參,可以有效補充氣血,增強體質,改善婦科症狀,進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白薇十味丸 」介紹

中藥方劑「 白薇十味丸 」由白薇、知母、地骨皮、生地黃、麥門冬、甘草、蜀漆、玉竹、橘皮、人參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主治虛熱咳嗽、肺燥乾咳、陰虛盜汗、熱病煩渴、熱淋、血淋、癰疽腫毒、肺熱吐血、老年咳嗽、熱淫於內、血熱傷中、淋露不止等症。

白薇

白薇性寒甘,具有清熱解毒、清虛熱、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肺熱利咽、滋陰潤燥、消腫排毒等功效。主治虛熱咳嗽、肺燥乾咳、陰虛盜汗、熱病煩渴、熱淋、血淋、癰疽腫毒、肺熱吐血、老年咳嗽、熱淫於內、血熱傷中、淋露不止等症。

知母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知母還具有抗菌作用,對各種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

地骨皮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它能清散外感風熱,退內傷陰虛之熱,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地骨皮亦可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治療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等多種熱性疾病。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蜀漆

蜀漆性辛溫,味苦,有小毒,入肺、脾二經,具有活血化瘀、破血消癥、祛痰的作用。蜀漆含有大戟皁苷、大戟素等成分,具有活血破瘀、消癥散結、祛痰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癥瘕積塊、瘀血疼痛等症狀,以及痰多、咳嗽等症狀。蜀漆有小毒,不宜久服或過量服用。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應慎用蜀漆。

玉竹

玉竹性微寒、味甘,有養陰潤燥、清熱除煩的效果,可改善陰虛液虧、肺燥咳嗽、胃陰不足、口渴喜飲、煩熱不安、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玉竹是一種具有滋陰、補氣、生津止渴、潤燥和除煩等多種傳統功效的中藥。它含有提高血糖,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成分,可增強免疫力、抗自由基。此外,玉竹富含澱粉、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從而達到補氣的作用。玉竹還含有能增加口腔和喉部分泌物的成分,可以改善口渴、喉乾等症狀,有助於生津止渴。此外,玉竹也含有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多醣類,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

橘皮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它可以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橘皮還能疏通氣滯、理氣行氣,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它還有清熱利尿、健脾胃、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的功效。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中藥方劑「 白薇十味丸 」總結

中藥方劑「 白薇十味丸 」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主治虛熱咳嗽、肺燥乾咳、陰虛盜汗、熱病煩渴、熱淋、血淋、癰疽腫毒、肺熱吐血、老年咳嗽、熱淫於內、血熱傷中、淋露不止等症。該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白薇、知母、地骨皮、生地黃、麥門冬、甘草、蜀漆、玉竹、橘皮、人參等中藥材。

傳統服藥法


白薇3兩, 知母4兩, 地骨皮3兩, 乾地黃6兩, 麥門冬5兩(去心), 甘草4兩(炙), 蜀漆3兩, 萎蕤3兩, 橘皮2兩, 人參3兩。
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初服15丸,以飲送下,1日2次,稍加至30丸。服經3數日後,自候腹中,苦覺熱則食前服,如不能以空飲下藥,宜合烏梅飲下。
忌菘菜、海藻、蕪荑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嗜眠症(嗜睡症)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白薇十味丸, 出處:《外台》卷三引《許仁則方》。 組成:白薇3兩,知母4兩,地骨皮3兩,乾地黃6兩,麥門冬5兩(去心),甘草4兩(炙),蜀漆3兩,萎蕤3兩,橘皮2兩,人參3兩。 主治:天行後不了了,體氣虛羸,每覺頭痛唇口乾,乍寒乍熱,發作有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