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風止嗽湯

SHU FENG ZHI SO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3%
脾經 15%
肝經 14%
心經 8%
大腸經 8%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疏風止咳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發汗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能有效緩解症狀。
  2. 止咳化痰: 荊芥還具有一定的止咳化痰作用,可以幫助清除呼吸道內的痰液,緩解咳嗽的症狀。

此外,荊芥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疏風止咳效果。

疏風止嗽湯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風散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效。對於風熱犯肺、咳嗽氣喘等症狀,薄荷能起到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幫助機體祛除風邪,緩解症狀。
  2. 清利咽喉: 薄荷能清利咽喉,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對於風熱所致的咳嗽,薄荷能清熱解毒,緩解咽喉炎症,進而達到止咳的作用。

疏風止嗽湯中加入杏仁,主要是為了其潤肺止咳之效。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對於風寒咳嗽、肺燥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杏仁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在疏風止嗽湯中,杏仁與其他藥物相配合,能更好地發揮其潤肺止咳、疏風散寒的功效,達到治療咳嗽、緩解呼吸道症狀的效果。

疏風止嗽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理氣化痰: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之效。可疏散風寒,使肺氣宣通,並能化解痰濕,有助於止咳。

二、 和胃降逆: 陳皮還有和胃降逆的作用,能緩解因風寒侵襲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進一步促進肺氣宣降,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因此,陳皮在疏風止嗽湯中既能疏散風寒、化解痰濕,又能和胃降逆,有助於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

疏風止嗽湯中加入百部,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1. 潤肺止咳:百部性甘溫,入肺經,能潤肺止咳,尤其對於風寒咳嗽、燥咳、久咳等症狀,效果顯著。
  2. 殺蟲止癢:百部亦具有殺蟲止癢功效,可治療因蟲積引起的咳嗽、皮膚瘙癢等症狀。

因此,疏風止嗽湯中加入百部,不僅能有效止咳化痰,更能潤肺止癢,達到多重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疏風止嗽湯中加入紫菀,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1. 潤肺止咳: 紫菀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之效。對於風寒咳嗽、痰多粘稠者,可起到潤燥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與方劑中其他止咳化痰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2. 宣肺利氣: 紫菀兼具宣肺利氣之功效,可幫助肺氣宣降,解除風寒之邪,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此功效與方劑中其他疏風解表藥物相輔相成,有利於驅散風寒、止咳化痰。

疏風止嗽湯中包含白前,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宣肺止咳:白前味甘性微寒,入肺經,能宣肺利氣,降逆止咳。對於風寒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化痰止喘:白前還具有化痰止喘的作用,能清熱化痰,使痰液易於咳出。對於痰熱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白前在疏風止嗽湯中,可以起到宣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疏風解表、止咳化痰的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疏風止嗽湯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疏風止嗽湯出自《增訂通俗傷寒論》,由荊芥、薄荷、杏仁、陳皮、百部、紫菀、白前等藥組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疏風止嗽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症狀包括:

  • 傷寒頭痛身熱,惡風怕冷:表明有外感風寒的表證。
  • 鼻塞聲重,咳嗽清涕,痰多白滑而稀:提示風寒束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為痰。
  • 或自汗而咳甚,或無汗而喘息:自汗為表虛不固,無汗為表實閉鬱,均可導致咳喘加重。
  • 舌苔白薄而滑,甚或白滑而膩:是外感風寒兼有痰濕的舌象。

治療原理

疏風止嗽湯的組方體現了以下治療原則:

  1.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 荊芥、薄荷:疏風解表,散寒通絡,能夠解除表邪,使肺氣宣暢。
    • 杏仁:降氣止咳平喘,針對咳嗽、喘息等症。
  2. 理氣化痰,燥濕健脾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有助於運化水濕,消除痰濁。
    • 百部、紫菀、白前:皆為止咳化痰之要藥,百部潤肺止咳,紫菀宣肺降氣,白前消炎利咽,三藥合用,加強化痰止咳之功。

綜合分析

古文中強調「傷風咳嗽,郎中對頭」,「傷風不醒便成癆」,可見外感咳嗽若失治誤治,遷延日久,可導致嚴重後果。作者認為此方「既不太熱太燥太泄,又不太寒太潤太澀」,藥性平和,故「病者放心肯服」。

方中荊芥、薄荷疏風散寒,針對病因;杏仁、百部、紫菀、白前止咳化痰,針對症狀;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兼顧脾胃運化。諸藥合用,標本兼顧,既能解除表邪,又能宣肺止咳化痰,故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療效顯著。

作者在臨證中還提到,可以用疏風止嗽湯加藕汁、童便治療夾有咳血、嘔血、吐血的風寒咳嗽。藕汁、童便皆有止血之功,加入方中,可增強止血效果。

總之,疏風止嗽湯是一首治療外感風寒咳嗽的有效方劑,其組方合理,藥性平和,既能疏風散寒,又能宣肺止咳化痰,臨床應用廣泛,值得推廣。

傳統服藥法


荊芥穗1錢半,蘇薄荷1錢,光杏仁2錢,廣皮仁8分,百部1錢半,清炙草6分,紫菀2錢,白前1錢半。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疏風止嗽湯性味辛涼,不宜長期服用。本方有發汗作用,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頭痛肺氣腫咳嗽氣喘鼻塞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痲風 [漢生氏病]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怕冷身體容易出汗多痰流鼻涕

相同名稱方劑


疏風止嗽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荊芥穗1錢半,蘇薄荷1錢,光杏仁2錢,廣皮仁8分,百部1錢半,清炙草6分,紫菀2錢,白前1錢半。 主治:傷寒頭痛身熱,惡風怕冷,鼻塞聲重,咳嗽清涕,痰多白滑而稀,或自汗而咳甚,或無汗而喘息,舌苔白薄而滑,甚或白滑而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