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雙丸方劑中含有巴豆,乃因其具有峻下逐瘀之效。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消腫、殺蟲之功。其藥性猛烈,可迅速清除腸道積滯,活血化瘀,對於某些病症,如瘀血阻滯、積聚腹痛、蟲積腹痛等,可起到迅速緩解的作用。然而,巴豆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紫雙丸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是因為麥門冬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養陰生津: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有助於治療燥熱傷陰引起的咳嗽、口渴、咽乾等症狀。
2. 潤肺止咳:麥門冬可潤肺化痰,對肺燥咳嗽、咽喉腫痛、痰黏難咳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
紫雙丸的組成中,麥門冬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共同發揮滋陰潤肺、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紫雙丸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紫雙丸中包含多味藥材,甘草可以調和各藥材的性質,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定。
- 保護脾胃: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功效,可保護脾胃功能,避免藥物對胃腸的刺激。紫雙丸中部分藥材可能對脾胃有刺激性,加入甘草可以保護脾胃,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副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紫雙丸中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定,並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紫雙丸方劑中包含甘遂,主要原因有二:
一、瀉下逐水,消腫止痛:甘遂性寒,味苦,歸膀胱經,具有強力瀉下逐水之效,可消散水腫,緩解腹脹疼痛。對於水腫、腹脹、積聚等病症,甘遂能有效驅除水濕,消散腫塊,達到止痛的目的。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紫雙丸方劑中包含多味藥材,甘遂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甘遂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利水消腫的作用,並減少單味甘遂的毒副作用。
紫雙丸中含有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鎮定心神,平息煩躁,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功效,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瘡瘍腫毒等症。
因此,紫雙丸中加入硃砂,旨在發揮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功效。
紫雙丸方劑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1. 固丸成型: 蜂蠟具有良好的粘性與熔點,在藥丸製備過程中,可將藥材粉末緊密結合,形成堅固的丸劑,方便服用和保存。
2. 防潮防黴: 蜂蠟不溶於水,可以有效隔絕空氣中的水分,防止藥丸受潮變質,延長藥效。此外,蜂蠟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也能抑制黴菌滋生,確保藥丸品質。
紫雙丸中加入牡蠣,主要有兩個原因:
- 平肝潛陽:牡蠣性寒鹹,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之效。紫雙丸主治肝陽上亢,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等症,牡蠣可鎮肝熄風,安定心神,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以達到平肝潛陽之目的。
- 軟堅散結:牡蠣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化痰消腫,對於因痰火瘀結導致的肝陽上亢,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主治功效
紫雙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紫雙丸主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此外,還可用於小兒因飲食過度、哺乳失節、或驚悸寒熱引起的夜啼不眠等症狀。對於小兒自下後得寒熱、血結成癖氣、寒飲、冷食積聚、不下食飲等症狀也有療效。
治療原理
紫雙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瀉下通便,消積導滯: 方中巴豆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的作用,可以排除體內積滯,緩解腹脹、便秘等症狀。
-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身熱頭痛、大小便不利等症狀多與熱邪有關,方中巴豆、甘遂均有瀉熱作用,硃砂也有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清除體內熱邪,緩解發熱、疼痛等症狀。
- 調和脾胃,消食化積: 小兒飲食不消、腹脹、夜啼不眠等症狀與脾胃功能失調有關。方中麥門東可以滋陰潤燥,甘草可以調和諸藥,牡蠣可以收斂固澀,有助於調理脾胃功能,促進消化,緩解食積、腹脹等症狀。
- 鎮靜安神,緩解驚悸: 小兒驚悸寒熱、夜啼不眠等症狀與情志因素有關。方中硃砂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有助於緩解驚悸、改善睡眠。
總結
紫雙丸作為一個古方,主要針對小兒食積、熱證、脾胃不和等病症。通過瀉下、清熱、調和脾胃、鎮靜安神等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從古文記載來看,該方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小兒各種疾病,並且被認為是「千金不傳方」,顯示了其療效的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該方中含有巴豆、甘遂等峻下藥物,因此使用時需要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謹慎用量,避免過量使用造成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代赭(研)8分,丹砂(研)8分,大黃8分,青木香5分,當歸5分,桂心4分,犀角3分(屑),巴豆6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歲兒服大豆2丸,6歲者小豆許2丸,以下臨時斟酌。要瀉病出為度,久疾日1丸,以溏泄而已,不在猛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雙丸,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巴豆18铢,麥門冬10铢,甘草5铢,甘遂2铢,朱砂2铢,蠟10铢,蕤核仁18铢,牡蠣8铢。 主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
紫雙丸, 出處:《外台》卷三十五引《廣濟方》。 組成:代赭(研)8分,丹砂(研)8分,大黃8分,青木香5分,當歸5分,桂心4分,犀角3分(屑),巴豆6分。 主治:小兒及大人腹中宿食積成癥癖,兩脅妨悶,氣息喘急,不能食,面黃,日漸消瘦,腹大脹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