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蟬花散

WAN YING CHAN HU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9%
肺經 16%
心經 14%
胃經 7%
腎經 5%
膀胱經 5%
膽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萬應蟬花散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風止痙:蟬蛻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疏風散熱、止痙定驚之效。對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咳嗽痰多、驚癇抽搐等症狀,蟬蛻能有效清熱解毒,平息風邪,緩解痙攣。
  2. 透疹止癢:蟬蛻還具有一定的透疹止癢作用,可促進疹出,緩解皮膚瘙癢。對於麻疹、風疹、蕁麻疹等皮膚病,蟬蛻能起到清熱解毒,止癢消疹的功效。

萬應蟬花散中加入蛇蛻,主要是利用其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蛇蛻為蛇類蛻下的皮,性味甘、平,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該方劑中,蛇蛻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麻木不仁等症。蛇蛻的加入,有助於散寒祛濕、舒筋活絡,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萬應蟬花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蟬花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緩解疼痛,並能疏通經絡,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二、輔助蟬花清熱解毒: 川芎氣味芳香,可引導藥力上行,有助於蟬花清熱解毒功效的發揮,提升整體療效。

萬應蟬花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宣通鼻竅: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宣通鼻竅的功效。蟬花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狀,而防風則可以幫助散寒解表,疏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症狀,增強藥效。

二、協調藥性,增強功效: 萬應蟬花散中其他藥材多為苦寒之品,而防風性溫,加入防風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於傷陽,增強藥物的整體作用,使療效更加顯著。

萬應蟬花散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蟬花多為外感風寒所致,羌活能解表散寒,緩解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也能止癢止痛,減輕蟬花引起的皮膚瘙癢和疼痛。
  2. 通絡止痛,消腫止癢: 羌活還具有一定的通絡止痛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癢。蟬花多伴有局部紅腫、疼痛,羌活能通絡止痛,消腫止癢,輔助治療蟬花。

萬應蟬花散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蟬花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而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給,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補血養血:當歸為補血良藥,能滋養血液,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當歸在萬應蟬花散中起到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萬應蟬花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其他藥材偏燥熱,或需針對脾胃濕熱等病症,故以茯苓健脾利濕,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二、利水滲濕: 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改善水腫等症狀。若方劑中針對水腫、濕痺等病症,茯苓可發揮利水滲濕的作用,促進病症的緩解。

萬應蟬花散中使用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涼血:赤芍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蟬花性寒,亦具清熱解毒之效。二者合用,可有效清解熱毒,涼血止血,用於治療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斑疹等症。
  2. 活血化瘀:赤芍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對於蟬花所致的瘀血阻滯,可起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同時,赤芍亦可輔助蟬花清熱解毒,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病症康復。

萬應蟬花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蟬花散中包含蟬花等藥材,其性多偏寒濕,容易損傷脾胃。蒼朮可起到燥濕健脾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寒濕之氣損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功效。

二、祛風除濕:蒼朮同時具備祛風除濕的功效,可與蟬花散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祛風除濕、止癢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風濕痺痛、濕疹等疾病的效果。

萬應蟬花散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肝明目: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蟬花則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痙的功效。兩者合用,可加強清肝明目的效果,適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2. 平肝熄風: 石決明具有平肝熄風的作用,可緩解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頭痛等症狀。蟬花則具有散風止痙的功效,可緩解風邪入體引起的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兩者合用,可加強平肝熄風的效果,適用於肝風內動、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萬應蟬花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之性,可以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使其藥效更加柔和,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二、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的功效,可以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增強蟬花的清熱解毒功效,提高整體藥效。

因此,甘草在萬應蟬花散中起到重要的協調和增效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萬應蟬花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多篇古文記載,萬應蟬花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眼科疾病:

  • 上焦熱邪導致的眼部疾病:症狀包括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黑白之間赤環如帶(抱輪紅),視物模糊,如同霧裡看花,睛珠高低不平,缺乏光澤,口乾舌燥,眼屎多且黏膩。
  • 奇經客邪導致的眼部疾病:例如陽蹺脈受邪,導致從內眼角開始疼痛,內眼角發紅,有血絲,血絲根部有瘀肉,瘀肉產生黃赤色脂狀物,逐漸侵犯黑睛,影響視力,甚至可能累及外眼角。
  • 各種風眼、氣眼、攻注昏眼:包括眼瞼生有風粟(類似麥粒腫),或痛或癢,逐漸產生翳膜,或者長期頭痛導致眼睛逐漸變小,眼眶發紅潰爛等。
  • 其他眼部疾病:如翳膜遮睛、倒睫拳毛、目赤腫痛、羞明流淚等。

治療原理

萬應蟬花散的組成為:蟬蛻、蛇蛻、川芎、防風、羌活、當歸、茯苓、赤芍、蒼朮、石決明。

從中醫角度分析,該方劑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疏風散熱:方中蟬蛻、蛇蛻、防風、羌活皆具有疏散風邪的作用。蟬蛻、蛇蛻還能解毒、止癢,對於風邪引起的眼部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羌活還能溫腎陽,防風還能發汗、舒筋骨。

  2. 活血化瘀:川芎、當歸、赤芍皆有活血化瘀之功。川芎行氣通絡,當歸養血調經,潤腸燥,赤芍涼血化瘀,清熱解毒。這些藥物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瘀滯,促進炎症消退。

  3. 利水滲濕:茯苓、蒼朮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茯苓利水消腫,健脾胃。蒼朮燥濕運脾,驅寒邪。這些藥物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濕,減輕眼部的腫脹和炎症。

  4. 平肝明目:石決明具有平肝潛陽、降血壓的作用,對於肝陽上亢導致的眼部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5. 綜合調理: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以疏風散熱、活血化瘀、利水滲濕、平肝明目,從而達到治療眼部疾病的目的。

古文支持

多篇古文均提及萬應蟬花散可治療上述眼部疾病,並強調其對“奇經客邪”和“上焦熱邪”的治療作用。

  • 《審視瑤函》、《原機啟微》、《証治準繩‧雜病》、《濟陽綱目》等均指出萬應蟬花散可治療“抱輪紅”、“攀睛”等症,即現代醫學的結膜炎、角膜炎等疾病。
  • 《張氏醫通》提到萬應蟬花散可治療“奇經客邪目病”,並指出其具體組成和用法。
  • 《古今醫統大全》記載萬應蟬花散“治一切眼疾,眵多怕日,上焦邪熱”。

總結

綜上所述,萬應蟬花散是一個以疏風散熱、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上焦熱邪和奇經客邪所致的各種眼部疾病,尤其對抱輪紅、攀睛等症有較好療效。其治療原理與其組成藥物的藥理作用相符,並得到了多篇古文的臨床驗證。

傳統服藥法


蟬蛻(去土)半兩,蛇蛻(炙)3錢,川芎1兩,防風1兩,羌活1兩,炙甘草1兩,當歸1兩,白茯苓1兩,赤芍藥3兩,蒼朮4兩,石決明(東流水煮1伏時,研極細)1兩半。
祛風退翳明目。
上為細末。
每服2錢,食後臨臥時濃米泔調下;熱茶清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明目、散風止痛的功效,主治上焦有熱邪,目久病,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黑白之間赤環如帶,謂之抱輪紅,視物不明,昏如霧露,中睛白,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澤,口乾舌苦,眵多羞澀;亦治奇經客邪之病。大人小兒,遠年近日,一切風眼氣眼、攻註昏眼,瞼生風粟,或痛或癢,漸生翳膜,或久患頭風牽搐,兩目漸漸細小,眼眶赤爛。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虛寒。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萬應蟬花散, 出處:《原機啓微》卷下。 組成:蟬蛻(去土)半兩,蛇蛻(炙)3錢,川芎1兩,防風1兩,羌活1兩,炙甘草1兩,當歸1兩,白茯苓1兩,赤芍藥3兩,蒼朮4兩,石決明(東流水煮1伏時,研極細)1兩半。 主治:祛風退翳明目。主治:上焦有熱邪,目久病,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黑白之間赤環如帶,謂之抱輪紅,視物不明,昏如霧露,中睛白,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澤,口乾舌苦,眵多羞澀;亦治奇經客邪之病。大人小兒,遠年近日,一切風眼氣眼、攻註昏眼,瞼生風粟,或痛或癢,漸生翳膜,或久患頭風牽搐,兩目漸漸細小,眼眶赤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