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歸蟬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白芷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之效。其與木香、蟬蛻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阻滯經絡所致的頭面部疼痛、鼻塞流涕、耳鳴等症狀。
- 燥濕止癢,解毒消腫: 白芷亦有燥濕止癢、解毒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有助於改善因濕邪入侵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病症。
木香歸蟬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木香歸蟬散以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為主,但單純清熱易傷陰血,導致氣血不足。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效,能補益氣血,調節氣機,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正氣。
- 促進藥效發揮: 當歸性溫,能緩解木香、蟬蛻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柔和,利於藥物滲透吸收,提高療效。同時,當歸還能引導藥力下行,更好地達到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效果。
木香歸蟬散中包含蟬蛻,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蟬蛻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泄肺熱,解毒散結,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風疹瘙癢等症。
- 祛風止痙:蟬蛻能祛風止痙,舒筋活絡,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肢體麻木等症。
木香歸蟬散以木香、蟬蛻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痙之功效,適用於治療因風熱外感或痰熱內盛引起的咳嗽、哮喘、驚風、抽搐、肢體麻木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木香歸蟬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痘當靥不靥,洩瀉不渴,寒顫咬牙,瘡反作癢者」。
- 痘當靥不靥:指痘疹(如天花或水痘)病程中,應結痂癒合卻遲延不癒。
- 洩瀉不渴:伴隨腹瀉但無明顯口渴,提示脾胃虛寒,津液未傷。
- 寒顫咬牙:屬陽虛寒盛或氣血不足之象,可能因正氣虛弱,無法抗邪外達。
- 瘡反作癢:瘡面不結痂而發癢,多因風邪未透或氣血凝滯,肌膚失養所致。
綜合病機為「正虛寒盛,痘毒內陷」,屬虛寒證候,需溫補脾胃、透邪外達。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基礎方:木香散(出自《聖惠方》)
-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和胃,調理中焦氣滯。
- 核心配伍(原方含朮、茯苓、乾薑等):健脾溫陽,針對洩瀉、寒顫。
加味藥物分析
白芷:
- 辛溫解表,祛風燥濕,能透疹止癢,助痘疹外發。
- 其芳香之性可醒脾化濕,輔助止瀉。
當歸:
- 補血活血,潤燥生肌,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瘡癢不癒。
- 與木香相配,行氣補血兼顧,促進痘瘡結痂。
蟬蛻:
- 甘寒質輕,透疹止癢,善治痘疹不透或風熱瘙癢。
- 性雖偏涼,但與溫藥同用,反佐以防過燥,增強透邪之力。
全方配伍邏輯
- 溫中行氣(木香散):調理脾胃虛寒,止瀉散寒。
- 補血透邪(當歸、蟬蛻):養血活血,助痘毒外透。
- 祛風止癢(白芷、蟬蛻):針對瘡癢不癒,標本兼治。
治療原理
透過「溫補中焦、透發風邪、調和氣血」,使正氣充盛,痘毒得以外透,瘡癒瀉止。適用於「虛寒型痘疹後期」或「氣血不足兼風邪留滯」之證候,屬扶正透邪並用之方。
傳統服藥法
木香散加白芷、當歸、蟬蛻。
上銼散。
每服3錢或5錢,水煎,空心服。
組成中之木香散,即《聖惠》卷八十四「木香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歸蟬散, 出處:《醫林纂要》卷九。 組成:木香散加白芷、當歸、蟬蛻。 主治:痘當靨不靨,泄瀉不渴,寒顫咬牙,瘡反作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