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靈龜散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靈龜散以補腎壯陽、固精止遺為主要功效,而腎藏精,精血互生,因此加入當歸可補血活血,促進精血生成,達到更好的補腎壯陽效果。
- 潤燥滑腸,緩解藥性: 靈龜散中部分藥材性燥,易傷津液,加入當歸可潤燥滑腸,緩解藥性燥烈,使藥效更溫和,避免副作用。
靈龜散中添加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靈龜散主治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白芷可疏散風寒濕邪,解除經絡痺阻,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 通鼻竅: 白芷亦能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靈龜散中常見於治療鼻淵、鼻鼽等鼻病,白芷的通竅功效能配合其他藥材,達到通鼻竅、止流涕的效果。
靈龜散中包含漏蘆,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漏蘆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靈龜散為治療外傷感染、熱毒瘡瘍之方,其中漏蘆可清熱解毒,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同時也可抑制感染,減輕疼痛。
此外,漏蘆性寒,可緩解熱毒所致的紅腫熱痛,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龜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小兒撲墜,內有傷損」,意指兒童因跌仆、碰撞等外傷導致體內氣血瘀滯或臟腑經絡損傷。中醫理論認為,外傷易使血脈不暢、氣機受阻,甚則瘀血內停,表現為局部腫痛、活動受限,或兼見內傷症狀。此方針對「內傷」之病機,以調和氣血、袪瘀止痛為法,助患兒恢復。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當歸(去蘆,洗淨)三分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作用:外傷後易血虛兼瘀,當歸既能養血以固本,又可活血以袪瘀,促進損傷修復。《本草綱目》謂其「和血補血」,為治跌扑損傷之要藥。
白芷半兩
- 功效:祛風散寒、消腫止痛。
- 作用:外傷常伴風邪侵襲或氣血壅滯,白芷辛溫走表,能宣通經絡、散結消腫,尤擅緩解疼痛。《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引申其能通調血脈。
漏蘆(去蘆)半兩
-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 作用:外傷瘀久可能化熱,漏蘆苦寒,可清熱通絡,防止瘀熱互結而生癰腫。《本經》言其「主皮膚熱毒」,與當歸、白芷配伍,寒溫並用,兼顧瘀熱之變。
配伍特點
- 活血與行氣並舉:當歸活血補虛,白芷辛散行氣,氣行則血行,共奏化瘀之效。
- 溫通與清解兼施:白芷溫通、漏蘆清解,既可防瘀鬱化熱,又能避免過用溫燥傷陰。
- 內外兼治:三藥協同,既能調理內在氣血,又可外散經絡瘀滯,符合「內傷」治療原則。
總治則
透過活血養血、通絡止痛、清熱防變,促進小兒跌扑後氣血恢復,化解內傷瘀滯,標本兼顧。
結語
靈龜散組方簡潔,針對外傷內損之核心病機,以調血行氣為主,佐以清熱,體現中醫「攻補兼施」之妙。古人用之於小兒,或因兒童臟腑嬌嫩,宜輕靈疏通,避免峻烈攻伐,此方恰合其度。
傳統服藥法
當歸(去蘆,洗淨)3分,白芷半兩,漏蘆(去蘆)半兩。
上為末。
每服1錢,食前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靈龜散性味辛溫,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靈龜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七。 組成:當歸(去蘆,洗淨)3分,白芷半兩,漏蘆(去蘆)半兩。 主治:小兒撲墜,內有傷損。
靈龜散,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大方》。 組成:敗龜(煅)、漏蘆(并酥炙)、威靈仙、延胡索、牛膝(酒浸)、虎骨(酥炙)、桂心、地龍(去土)、自然銅(燒醋淬)、當歸各等分。 主治:血風偏註,筋骨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