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餅

當歸餅

DANG GUI BI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心經 23%
肝經 15%
肺經 13%
大腸經 7%
腎經 5%
胃經 5%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餅是中醫中常用的一種方劑,其主要成分當然是當歸。當歸,作為中藥材,具有補血活血的特性,常用於治療由於血虛引起的症狀,如面色萎黃、月經不調及腰膝酸軟等。它的本質在於促進血液循環,調理經絡,因此在中藥配方中具重要地位。

當歸的有效成分能夠促進骨髓造血功能,增強免疫力,對於女性的身體調理尤為顯著。當歸不僅能增強血液質量,還能改善身體的整體代謝。在當歸餅的製作過程中,將當歸與其他中藥材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口感與功效,進一步提升了養生效果。

通過當歸餅的食用,能夠輕鬆地納入當歸的營養成分,達到補血養血的效果,這使得當歸餅成為受歡迎的食品選擇之一,尤其對於女性來說,有助於調節身體狀況,增強體質,促進健康。

當歸餅中加入杏仁,主要是為了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平,歸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功效。當歸餅的主要功能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而肺虛咳嗽是常見的伴隨症狀。杏仁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肺虛引起的咳嗽,使藥效更加全面。

此外,杏仁還具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可以緩解補血活血藥物可能導致的便祕問題,起到輔助作用。

當歸餅中加入白芷,是基於其補氣血祛風濕的功效,與當歸相輔相成,達到更佳的療效。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祛風解表、通竅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因風寒所致的鼻塞、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同時,白芷還具有一定的補氣血作用,可以與當歸一同補益氣血,改善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

此外,白芷與當歸搭配使用,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氣血虛弱等病症。因此,在當歸餅的組成中加入白芷,是經過古人長期經驗總結,具有科學依據的。

當歸餅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助當歸活血止痛: 當歸性溫,善於補血活血,但寒性體質或血寒凝滯者,單用當歸效果有限。肉桂性熱,能溫經散寒,助當歸溫經活血,使藥效更顯著,適用於血虛寒凝、經寒不調、痛經等症。
  2. 溫補脾腎,增強藥效: 當歸性偏潤,易傷脾胃,肉桂則能溫補脾腎,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使當歸補血活血的藥效更充分發揮,不易產生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當歸餅方劑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牡痔有頭,痛楚不可忍」,即痔瘡腫脹突出(外痔或內痔脫出),伴隨明顯疼痛。古代以「餅」劑型外敷患處,透過局部用藥直達病所,緩解腫痛。

  2. 組成與邏輯推理

    • 當歸(4兩)
      性味甘辛溫,主活血止痛、潤燥通絡。外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痔瘡瘀血腫痛。
    • 杏仁(半兩,去皮尖研)
      苦微溫,含油脂能潤燥,研碎外用可軟堅散結,輔助消腫。
    • 白芷(3分)
      辛溫芳香,擅長散風除濕、消腫排膿,外用能減輕局部炎症與疼痛。
    • 桂(去粗皮,3分)
      辛熱溫通,可溫經散寒、活血通脈,改善患處氣血瘀滯。
    • 芸薹子(研,2兩)
      即油菜籽,辛溫,古代認為能散血消腫,研碎外用可協同活血散結。

    配伍邏輯
    全方以溫通活血為主軸,結合散結消腫之品。當歸、桂、白芷溫行氣血;杏仁、芸薹子軟堅潤燥,共奏「散瘀、消腫、止痛」之效。醋面調敷,取其收斂與黏附特性,使藥力持久作用於痔核。

  3. 治療原理推論
    本方以外敷療法直接作用於痔瘡病灶,透過藥物溫通活血之力,改善局部血行障礙(「不通則痛」),並利用散結消腫成分促使痔核縮小。杏仁、芸薹子之油脂與醋的酸性可能兼具潤燥與輕微收斂作用,緩解腫脹。整體契合中醫「痔屬筋脈橫解,氣血瘀滯」之病機,屬局部對證用藥。

傳統服藥法


當歸4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研)半兩,白芷3分,桂(去粗皮)3分,芸薹子(研)2兩。
上5味,3味為末。與杏仁、芸薹子和勻,以醋面調,捻作餅子如錢大,坐之。藥乾頻易,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餅, 出處:《聖濟總錄》一四一。 組成:當歸4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研)半兩,白芷3分,桂(去粗皮)3分,芸薹子(研)2兩。 主治:牡痔有頭,痛楚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