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腎散

NUAN S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4.3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20%
腎經 17%
肝經 12%
膀胱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4%
胃經 4%
心包經 4%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暖腎散方中加入附子,乃因其性熱、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附子為烏頭的炮製品,其溫陽之力甚強,可溫煦腎陽,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洩、小便頻數等症狀。同時,附子亦可溫經散寒,對於寒邪客於腎經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亦有治療作用。

因此,暖腎散方中加入附子,旨在以其溫陽散寒之效,治療腎陽虛、寒邪客腎所導致的各種病症。

暖腎散方劑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暖腎散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冷、水腫等症狀,而澤瀉可以幫助去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溫腎壯陽,達到治本之效。
  2. 瀉火降濁:澤瀉入腎經,亦能清泄腎火,降低腎臟的熱度。暖腎散中可能含有溫熱藥物,加入澤瀉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熱,使藥效更趨平和穏健。

暖腎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之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肉桂能溫補腎陽,改善腎臟功能,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病症。
  2. 溫經通絡: 肉桂能溫經通絡,改善血液循環,驅除寒邪。對於腎虛所致的四肢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肉桂能溫通經絡,改善血流,緩解疼痛。

總而言之,肉桂在暖腎散中的作用,一方面是溫腎助陽,改善腎虛病症;另一方面是溫經通絡,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溫腎散的療效。

暖腎散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腎散寒:花椒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腎虛寒引起的腰膝痠痛、陽痿早洩、小腹冷痛等症狀,花椒能起到溫陽散寒、恢復腎氣的作用。
  2. 祛風除濕:花椒亦有祛風除濕的功效,能驅散寒濕之氣,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暖腎散常用於治療因寒濕侵襲導致的腎虛腰痛、下肢冷痛等病症,花椒的祛風除濕作用可輔助溫腎散寒,提高療效。

暖腎散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暖腎散常用於治療腎陽虛、命門火衰導致的腰膝酸冷、陽痿早泄等症狀,而這類患者常伴有肺氣虛弱,容易咳嗽,杏仁可宣肺止咳,改善肺氣虛弱症狀,協同暖腎之功效。
  2. 潤燥化痰:杏仁能潤燥化痰,可緩解腎陽虛導致的津液不足、痰熱內結等症狀。暖腎散中加入杏仁,可以增強化痰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暖腎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溫通腎陽: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暖腎散主治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等症狀,而當歸可補血活血,溫通腎陽,改善腎臟功能,從而達到暖腎的效果。
  2. 滋陰潤燥,輔助其他藥物:當歸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夠滋養腎陰,配合其他藥物,如肉桂、附子等溫陽藥物,達到溫而不燥、補而不膩的效果,避免溫陽過度而傷陰。

主治功效


暖腎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暖腎散,根據《聖濟總錄》與《醫宗說約》等古籍記載,主治範圍看似涵蓋腎虛腰痛、水腫、疝氣等症狀,但其核心治療原理皆圍繞著「腎陽不足,寒邪凝滯」這一病機。 不同古籍方劑組成略有差異,但核心藥物始終圍繞著溫腎散寒的策略。

一、主治功效及病機分析: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暖腎散,主要用於治療「久患腰痛,皆由腎冷所致」,以及「腎氣發動,攻腰骽四肢疼痛」。此處的「腎冷」並非單純的腎臟冰冷,而是指腎陽不足,陽氣虛衰,導致溫煦功能下降,寒邪入侵腎臟經絡所致的病症。 腰痛、四肢疼痛,以及水腫(《聖濟總錄》中另一處記載),都是腎陽不足、寒邪阻滯的臨牀表現。 腎陽不足,則溫煦氣化功能減弱,導致水液代謝失常,出現水腫;寒邪阻滯經絡,則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腰痛、四肢疼痛等症狀。

《醫宗說約》則將暖腎散應用範圍擴展至小腹急痛連睪丸的疝氣,並指出其病因與房勞、辛苦、寒邪侵襲有關。 疝氣的發生,與氣血運行失常、臟腑功能紊亂有關,而腎陽不足、寒邪侵襲則會加重病情。 此處的方劑組成更為複雜,加入了更多溫腎散寒、理氣活血的藥物,以更全面地治療疝氣。

二、治療原理:

暖腎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溫腎散寒,通經活絡」。方中藥物功效如下:

  • 溫腎陽藥: 附子、肉桂為方中核心,具有強烈的溫陽散寒作用,直接溫補腎陽,驅散寒邪,從根本上解決腎陽不足的問題。
  • 利水消腫藥: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水液,緩解水腫等症狀。
  • 溫經止痛藥: 花椒、肉桂除了溫陽,也能溫經通絡,緩解寒邪導致的疼痛。
  • 活血化瘀藥: 部分版本中含有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改善氣血運行,進一步緩解疼痛。
  • 其他藥物: 杏仁潤肺止咳,在某些版本中可能作為輔助藥物,針對伴隨的肺部症狀。其他如《醫宗說約》中所述的荔枝核、橘核、杜仲、青皮、烏藥等,則更進一步增強溫腎、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針對不同的疝氣病因。

綜上所述,暖腎散通過溫補腎陽、驅散寒邪、利水消腫、通經活絡等多重作用機制,治療因腎陽不足、寒邪凝滯所導致的腰痛、水腫、疝氣等疾病。 不同版本的暖腎散在組成上略有差異,反映了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加減的靈活運用。 核心治療策略始終圍繞著溫腎散寒,這也是理解暖腎散方劑治療原理的關鍵。

傳統服藥法


蓽澄茄半兩,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半兩,乾薑(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黃)3分,茴香子(炒)3分,桂(去粗皮)3分,蒺藜子(炒)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澤瀉3分,檳榔(銼)3分。
上為散。
每服3錢匕,空心溫酒調下,日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肝硬化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四肢感到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暖腎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五。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澤瀉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1兩,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當歸(銼,焙)1兩。 主治:腎冷所致久患腰痛。

暖腎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巴戟天(去心,麸炒黑)1分,甘遂(炒黃)1分,檳榔(1枚生,1枚炮)2枚,木香1分,苦葶藶(紙上炒)1分,大麥糵半兩,芫花(醋浸,炒黃)半兩,陳橘皮(去白炒)半兩,膩粉1錢,沉香(銼)1分,澤瀉1分。 主治:水氣腫滿。

暖腎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組成:蓽澄茄半兩,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半兩,乾薑(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黃)3分,茴香子(炒)3分,桂(去粗皮)3分,蒺藜子(炒)3分,枳殼(去瓤,麸炒)3分,澤瀉3分,檳榔(銼)3分。 主治:腎氣發動,攻腰腿,四肢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