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聲丸

通聲丸

TONG SHE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極熱 (5.5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5%
腎經 12%
肝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12%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聲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通利聲竅:肉桂性熱,味辛,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對於因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失音、聲音嘶啞等症狀,肉桂可溫通經脈,驅散寒邪,使氣血運行通暢,恢復聲帶功能。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通聲丸中常與其他溫熱藥物配伍,如乾薑、細辛等,共同發揮溫陽散寒、通利聲竅的功效。肉桂與這些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藥效,使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通聲丸中包含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降氣的功效。對於因肺燥津虧引起的咳嗽、咽喉乾燥、痰少等症狀,杏仁能起到潤肺生津、化痰止咳的作用。
  2. 宣肺解表: 杏仁還具有宣肺解表的作用,可以疏散風寒,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杏仁能起到解表散寒、通宣肺氣的作用。

通聲丸中使用杏仁,正是利用其潤肺止咳、宣肺解表的功效,針對因肺氣不宣、痰濁阻肺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狀,起到化痰止咳、宣肺利氣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聲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要針對「肺傷風冷,氣不通流」所致之聲音異常,如「咳嗽失聲,語音不出」。中醫認為,風寒外襲或肺氣壅滯時,肺宣發肅降失常,津液凝聚為痰,阻遏氣機,導致聲道不暢。其病機核心在於「寒邪凝肺、氣逆津凝」,治法當以溫散風寒、宣肺降氣為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桂末(肉桂)

    • 溫陽散寒:肉桂性辛甘大熱,能溫通肺中寒氣,化解風冷鬱閉,改善肺氣壅滯。
    • 助陽行氣:其辛散之性可促進氣血運行,解除氣道痙攣,利於聲音恢復。
  2. 杏仁

    • 降氣止咳:杏仁苦溫,主入肺經,能降肺氣、化痰濕,緩解咳嗽氣逆。
    • 潤燥通聲:其油脂質地可潤澤咽喉,減緩因寒燥或痰阻導致的聲嘶。
  3. 煉蜜為丸

    • 蜂蜜甘潤,能緩和肉桂辛辣之性,兼具潤肺護喉之效,且丸劑「含化」之法,可使藥效直接作用於咽喉,逐步釋放溫通之力。

配伍邏輯與協同作用

  • 溫降並行:肉桂上行溫散寒邪,杏仁下行理氣化痰,一升一降,調節肺氣升降,恢復聲道通暢。
  • 剛柔相濟:肉桂之燥烈得蜂蜜調和,避免耗傷陰津;杏仁潤性佐制肉桂之辛溫,共奏溫而不燥、潤而不滯之效。

總結

此方藥簡力專,針對風寒閉肺、氣機不暢之失聲,以溫通為本,佐以降氣潤燥。其設計兼顧「散寒、行氣、潤喉」三大環節,符合「寒者熱之」「結者散之」的中醫治療原則,體現古人對「肺主聲」與氣機調節的深刻理解。

傳統服藥法


桂末、杏仁各等分。
溫肺順氣,通暢音聲。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每服1丸,新綿裹含化,稍稍咽津,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通聲丸, 出處:《雞峰》卷十一。 組成:桂末、杏仁各等分。 主治:溫肺順氣,通暢音聲。主治:肺傷風冷,氣不通流,咳嗽失聲,語音不出。

通聲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石菖蒲、肉桂(去粗皮)、杏仁(去皮尖,炒)、乾薑(炮)、木通各等分。 主治:寒邪客搏肺經,咽隘窒塞,語聲不出,咳嗽;及憂思恚怒,氣道閉澀,噎塞不通,胸滿氣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