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獨桂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因陽氣虛衰、寒邪入侵而導致的陽虛證,如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肉桂能溫煦陽氣,驅散寒邪,回升陽氣,起到救逆的作用。
- 溫通心陽,改善心氣不足:肉桂入心經,能溫通心陽,改善心氣不足導致的心悸、胸悶、氣短等症狀。獨桂湯中,肉桂與桂枝搭配使用,共同溫通心陽,提高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治療心陽不足的目的。
總而言之,肉桂在獨桂湯中發揮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以及溫通心陽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獨桂湯的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風冷入脾,逆氣上攻,腹痛。
- 風冷入脾:指外感風寒或內生寒邪侵襲脾胃,導致脾陽受損、運化失常,常見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
- 逆氣上攻:寒性凝滯,易阻氣機,寒邪客於脾胃則氣機升降失司,濁陰上逆,可能伴隨嘔吐、噯氣等症狀。
- 腹痛:寒主收引,寒凝經脈則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故腹痛多為冷痛、拘急,得溫則減。
此方針對「寒邪直中脾胃」或「陽虛生內寒」所致的腹痛,以溫散寒邪、降逆止痛為核心。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單藥組成:辣桂(肉桂去粗皮)。
- 肉桂性味: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為純陽之品。
- 主治功能:
- 溫陽散寒:肉桂辛熱,能直入脾腎,溫通經脈,驅散沉寒痼冷,改善「風冷入脾」導致的腹痛。
- 引火歸元:若因下焦虛寒致虛陽上浮(逆氣上攻),肉桂能引火下潛,恢復氣機升降。
- 行氣活血:其辛味能開結,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氣滯之痛。
用藥邏輯:
- 單方專攻:不配伍他藥,凸顯肉桂的「溫通之力」,專治寒邪直中或陽虛寒凝之證,避免藥性分散。
- 劑型靈活:
- 水煎:取其溫通之性,適合急症腹痛,速達病所。
- 末服調紫蘇湯:紫蘇辛溫發散,助肉桂宣散風寒,適用於兼表寒或氣滯者。
治療原理:
「寒者熱之」,獨桂湯以肉桂之大熱,直驅脾胃寒邪,恢復中焦陽氣,使氣機通暢而痛止。其機理在於:
- 溫補脾陽,散寒止痛(對治腹痛)。
- 降逆下氣,調和升降(對治逆氣上攻)。
- 辛散溫通,促進氣血(標本兼顧)。
總結
獨桂湯雖僅一味辣桂,但針對「寒邪或陽虛致痛」的病機精準施治,充分體現中醫「簡效專一」的用藥思維,尤適合寒證明顯、無夾雜複雜病機者。其溫通之力強,故用於實寒或虛寒皆可,唯需辨證明確。
傳統服藥法
辣桂(去粗皮)。
上銼細。
每服2錢,水煎,食前服;或為末,紫蘇煎湯,乘熱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獨桂湯, 出處:《直指》卷六。 組成:辣桂(去粗皮)。 主治:風冷入脾,逆氣上攻,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