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實散
BAI S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9.00)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肝經 25%
心經 25%
脾經 25%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柏實散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腎助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心、肝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柏實散主要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痠軟等症,肉桂的溫腎助陽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加強溫補腎陽的效果。
- 溫通血脈: 肉桂還具有溫通血脈、活血化瘀的功效。柏實散中可能存在血脈瘀阻、氣血運行不暢的病機,肉桂的溫通血脈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效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柏實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胸痛」,屬氣滯寒凝所致之證。胸痛一症,病因多元,而柏實散所療者,當以胸陽不振、氣機鬱滯為關鍵。其組成簡要,僅柏實與桂枝兩味,然配伍精當,共奏溫通胸陽、散寒止痛之效。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柏實(柏子仁)
- 性味甘平,歸心、腎、大腸經,傳統用於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然於此方中,取其「通絡」之功。柏實質潤,能濡養血脈,而胸痛若兼血脈澀滯者,可藉其潤性以緩拘急,輔助桂枝之辛散。
桂枝(去粗皮)
- 性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為溫通經脈之要藥。其效有三:
- 溫陽散寒:胸陽不振而致寒凝氣滯者,桂枝能宣通陽氣,驅散陰寒。
- 行氣活血:辛散之性可解氣機鬱滯,間接助血行,緩解胸中痞塞。
- 引藥上行:桂枝善走胸膈,能引柏實之藥力上達病所,協同發揮作用。
- 性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為溫通經脈之要藥。其效有三:
配伍意義
- 剛柔相濟:桂枝辛溫剛燥,柏實甘潤柔和,二者相配,既能溫通又不致耗傷陰血,適用於胸痛日久兼輕度陰血不足者。
- 標本兼顧:桂枝治標(散寒通陽),柏實佐助(和絡養血),共成「通中寓養」之方。
- 米飲送服:取其甘緩和中之性,既可護胃,又能助藥力均勻布散,緩解胸膈之鬱。
推論延伸
此方雖簡,然其組方思路體現「通陽不傷正」之旨。若胸痛因寒凝輕症或情志抑鬱誘發,症見悶痛、喜暖、舌淡苔白者,可適宜用之。至於痰瘀交阻或熱鬱胸痹者,則非此方所宜。
傳統服藥法
柏實、桂(去粗皮,銼)各等分。
上為細散。
每服2錢匕,米飲調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柏實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組成:柏實、桂(去粗皮,銼)各等分。 主治:胸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