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桂末吹鼻方中使用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鼻竅,散寒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鼻竅導致的鼻塞、流清涕、頭痛等症狀,肉桂可溫經散寒,通利鼻竅,達到止痛的效果。
- 芳香闢穢,醒腦開竅: 肉桂具有芳香闢穢的功效,可去除鼻腔內異味,醒腦開竅,改善嗅覺功能。對於因鼻腔內分泌物堵塞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嗅覺失靈,肉桂可有效改善嗅覺功能,恢復正常感知。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末吹鼻方》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風癔」,即風邪內侵所致的精神昏昧、神識不清,伴隨舌體僵硬、言語蹇澀。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症狀多因風邪壅閉清竅,導致心竅不開、氣血逆亂。鼻為肺竅,連通腦絡;舌下為心之外候,亦通於腦。透過藥物直接刺激鼻竅與舌下,可開宣閉塞、醒神化痰,使風邪外散,神識得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選擇:
- 桂(紫桂):即肉桂之上品,性辛甘大熱,氣味濃烈,善入心、肺、腎經。其「去粗皮」後取用內層嫩皮,藥性溫通而無燥烈之弊。
- 紫桂特質:紫色屬血分,能入血行氣,開竅力強,較一般肉桂更宜上焦。
作用機理:
- 辛香開竅:桂的辛溫香竄之性,可直達鼻竅與舌下,刺激黏膜而醒腦。古人認為「香能走竅」,氣味峻烈者能衝開痰濁瘀阻,通暢氣機。
- 溫通經絡:風癔多因痰瘀阻絡,紫桂能溫化寒痰、流通氣血,解除舌強之拘急。
- 上行頭面:桂性輕揚,為「諸藥先聘通使」(《本草綱目》),攜藥力上達頭面,驅散風邪。
給藥途徑:
- 吹鼻法:鼻為「清陽之竅」,藥物透過鼻腔吸收,直入腦絡,迅速奏效(類似現代黏膜給藥概念)。
- 舌下含藥:舌下絡脈豐富,近心竅,可助藥力入心醒神,改善語澀。
三、配伍思想
此方為單味藥簡效之劑,彰顯中醫「急則治標」思維。風癔發作時,神昏舌僵需速開其閉,紫桂單用既可避複方之緩,又能以溫通之性針對風痰寒閉的核心病機,體現「藥專力宏」之妙。
總結
《桂末吹鼻方》以紫桂之辛溫特性,結合局部給藥的捷徑,達到開竅醒神、祛風通絡之效,符合古代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理論框架。其設計反映對「風癔」實證(寒痰閉竅)的精準辨證,與現代「急症刺激療法」亦有相通之處。
傳統服藥法
桂(紫色者,去粗皮)半兩。
上為細末。
每用少許,吹入鼻中,及量舌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舌頭僵硬,活動不靈
相同名稱方劑
桂末吹鼻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 組成:桂(紫色者,去粗皮)半兩。 主治:風癔。精神不明,舌強語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