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退膏

蟬退膏

CHAN TU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22%
肝經 22%
胃經 11%
腎經 11%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蟬退膏中含有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退翳消腫:蟬蛻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退翳消腫的功效。蟬蛻中的蛻皮激素,能促進皮膚組織再生,對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疏風散熱,通絡止痛:蟬蛻性輕,能疏風散熱,通絡止痛。對於因風熱或濕熱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蟬蛻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蟬退膏中添加蟬蛻,可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退翳消腫、疏風散熱、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治療相關疾病起到輔助作用。

蟬退膏中添加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炎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功效。蟬退膏主治熱毒瘡瘍,白芷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2. 通鼻竅:白芷有通鼻竅、止流涕的作用。蟬退膏亦可用於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白芷可以促進鼻腔通氣,減輕炎症,改善鼻塞症狀。

蟬退膏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蟬退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瘡瘍、皮膚瘙癢等症,地骨皮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2. 滋陰潤燥: 地骨皮還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皮膚乾燥、脫屑等症狀。蟬退膏中加入地骨皮,可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雙重功效,更好地治療皮膚病。

蟬退膏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痛: 白芍具有清熱涼血、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風熱或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紅腫等症狀,與蟬蛻、地榆等藥物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滋陰潤燥: 白芍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燥熱引起的皮膚乾燥、脫屑等症狀,同時也能保護皮膚,防止藥物對皮膚的刺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蟬退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痘癡不能食,色淡白者」,痘瘡(天花或水痘類疾病)發作時,若見皮色淡白、搔癢難忍而影響進食,多屬氣血虛弱或風邪外襲、血分鬱熱不暢所致。色淡白提示正氣不足,氣血不能濡養肌表;痘癢則因風熱或血虛生風,擾動皮膚。不能食反映脾胃功能受損,可能因痘毒內擾或瘙癢耗氣所致。

組成藥物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蟬退(蟬蛻)

    • 性味甘寒,歸肺、肝經,主散風熱、透疹止癢,為治痘疹風熱騷癢要藥。其輕清之性可外透痘毒,緩解皮膚癢感,並息內風而助氣機條達。
  2. 白芷

    • 辛溫芳香,入肺、胃經,能祛風燥濕、通竅止痛。本方取其升發陽氣之功,助蟬退透邪外達,同時辛溫行氣可改善氣血瘀滯,兼能緩解皮膚濕癢。
  3. 地骨皮

    • 甘寒清潤,歸肺、腎經,善清虛熱、涼血分。針對痘瘡色淡白而熱伏陰分的病機,能清解血中鬱熱而不傷正,防止痘毒內陷陰血。
  4. 白芍

    • 酸甘微寒,入肝、脾經,功能養血斂陰、柔肝緩急。其作用一則滋養肝血以息風止癢,二則調和營衛,緩解氣血虛弱導致的皮膚失養。

全方配伍邏輯
此方以「透邪清熱為主,輔以養血調氣」為核心:

  • 透表止癢:蟬退配白芷,一寒一溫,輕揚透達,疏散風熱而止痘癢。
  • 清熱涼血:地骨皮清血分伏熱,防痘毒深陷,且制約白芷之溫性。
  • 養血和營:白芍滋陰養血,補益正氣,與地骨皮共調血分虛熱。

治療原理推論
針對「痘癢色淡白」,推測此方透過外透內清、調和氣血,達到以下效果:

  1. 透疹止癢:風熱得散,氣血通暢,則瘙癢緩解。
  2. 清解鬱熱:血分虛熱清除,防止痘毒內攻,改善色淡無華。
  3. 調理脾胃:白芍柔肝和脾,間接助脾胃運化,緩解「不能食」之症。

適用延伸思考
從組方來看,此膏可能亦適用於其他「虛中夾熱」之皮膚病,如慢性蕁麻疹血虛風燥型,或麻疹後期餘熱未清、疹退不暢者,然需結合具體證候加減。

傳統服藥法


蟬退、白芷、地骨皮、白芍各等分。
熬膏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蟬退膏, 出處:《治痘全書》卷十三。 組成:蟬退、白芷、地骨皮、白芍各等分。 主治:痘癢不能食,色淡白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