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湯
DA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五引鄭媪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7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除煩,利尿通淋: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的功效。當歸湯以補血活血爲主,但一些患者可能伴有血熱煩躁、小便不利等症,淡竹葉的加入可起到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的作用,使方劑效力更為全面。
2. 緩解當歸補血之燥:當歸性溫,補血活血之餘,也可能存在滋膩偏燥的弊端。淡竹葉清熱解暑,可有效緩解當歸的燥性,避免補血過程中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使補血效果更加溫和。
當歸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治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方中包含燈心草的原因主要在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燈心草性寒味甘,具有清心利水、清熱解毒的功效。在當歸湯中,燈心草的添加可以協調方劑的整體功效,對淤血與水腫的狀況起到輔助作用。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特點,燈心草則能夠促進水分代謝,這樣的組合使得當歸湯能夠有效改善血虛所引起的水腫、不適感,並且提升全身的血液循環。此外,燈心草亦能緩解由於內熱所造成的焦躁情緒,改善患者的整體身心狀態。因此,在當歸湯的處方中,燈心草的存在不僅增強了藥效,還能達到調和的效果,使得方劑更具整體性與均衡性。
當歸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當歸,這是因為當歸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和廣泛的療效。當歸,全名為“當歸根”,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中藥材,主要用於補血、活血和調經。其主要成分包括當歸酸、揮發油、澱粉和多種氨基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質量,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她們容易受到貧血和經期不適的困擾。
在當歸湯中,當歸不僅能補血,還能調和其他藥材的作用,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平衡。此外,當歸還具有一定的抗炎及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這進一步增加了其在治療中風後遺症和其他血虛症狀的應用潛力。因此,當歸作為當歸湯的核心成分,對於促進整體健康、提高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其溫和的性質和多樣的功效,使其在中醫藥中佔有重要地位。
當歸湯中加入大棗,乃取其甘溫補中之效,與當歸相輔相成,達至調和氣血之功。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使當歸之補血活血功效更顯溫和。
此外,大棗與當歸皆屬養血之品,合用更能增強補血之力,使氣血充盈,促進身體恢復。
當歸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基於其潤肺生津、養陰清熱的功效。
當歸湯以當歸補血活血為主,但若患者伴隨肺陰不足,出現口乾咽燥、咳嗽痰粘等症狀,則需加入麥門冬以滋陰潤肺,緩解肺燥之症。
此外,麥門冬性寒,可與當歸的溫性相配,起到調和藥性,避免燥熱之弊的作用,使補血活血更加平和有效。
當歸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調理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其基本組成包括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等多種草藥,其中加入烏梅這一成分頗具特色。烏梅味酸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在此處之應用,主要是取其酸收之性質,以達到固攝的作用。在當歸湯中加入烏梅,能有效增強方劑收斂止痛的效果,對於治療月經期間的腹痛、腰酸等症狀尤為適宜。此外,烏梅還具有一定的滋陰生津功效,能夠輔助方中其他藥材調節體內陰陽平衡,改善因陰虛火旺所導致的各類不適。總體而言,烏梅在當歸湯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方劑的整體療效,更使得該方劑能夠更全面地對症下藥,達到更好的臨床效果。
當歸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當歸性溫,偏於補血活血,而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並能緩和當歸的活血之力,使其更加平和地發揮補血作用。
- 增強藥效:甘草有益氣健脾、和中緩急的作用,與當歸配合,能更好地促進血液生成,改善氣血運行,達到補血活血的效果。同時,甘草還能起到解毒的作用,降低當歸的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當歸湯」主治功效分析
一、主治病症:
根據多部醫書的記載,「當歸湯」的主治病症廣泛,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 血淋及五淋等疾:《奇效良方》明確指出「當歸湯」可治血淋及五淋。
- 各種出血症:《類證治裁》提到「千金當歸湯」可治因「內虛寒而外假熱」導致的衄血不止,以及「衄久成勞」。
- 跌打損傷、瘀血疼痛:《聖濟總錄》中多次提及「當歸湯」可用於治療「從高墜墮,傷損肢體」、「墜墮傷損煩悶」、「傷折皮肉破裂,風毒攻腫痛不消」、「倒僕蹴損,筋骨疼痛」等症狀。
- 婦人諸疾:「當歸湯」在婦科疾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包括:
- 血風、經脈不利:《聖濟總錄》記載「當歸湯」可治「婦人血風,身體百節疼痛,乍寒乍熱,經脈不利,日漸羸瘦」。
- 中風:《聖濟總錄》指出「當歸湯」可治「婦人中風,不能語,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婦人中風口噤,角弓反張」。
- 月經不調、痛經:《聖濟總錄》提到「當歸湯」可治「婦人月水不利,臍下撮痛,食減羸劣」、「婦人月水不調,血氣攻刺,臍下㽲痛,不可忍」、「婦人月水不調,或多或少,腹中冷痛」、「婦人月候不調,或一月再來,或隔月不來,或多或少,臍下娼痛,面色萎黃,四體虛羸,不能飲食」、「婦人經水不通,腰腹刺痛,拘倦少力,嘔吐噁心,怠惰多睡,頭旋眼澀,日漸羸瘦,飲食減少」、「婦人血澀不行,心忪肌熱,腰重腹痛」、「婦人月水來,腹內㽲痛,或臍下如盤」。
- 產後諸疾:《婦人大全良方》提到羊肉湯可治產後寒疝,並記載一則醫案,說明羊肉湯可治產後寒氣入產門導致的臍下脹滿。
- 傷寒後遺症:《聖濟總錄》中「當歸湯」被用於治療多種傷寒後遺症,包括:
- 下痢膿血、赤白痢:「當歸湯」、「黃連當歸丸」可治「傷寒熱痢」、「傷寒後下痢赤白」、「傷寒熱病後,下痢膿血」。
- 下痢不止:「當歸湯」可治「傷寒時氣後,下痢不止」。
- 陰毒傷寒:「當歸湯」可治「陰毒傷寒,唇青面黑,四肢逆冷,脈沉細,體生斑點,身背強重,及心下短氣嘔逆」。
- 傷寒後夾勞:「當歸湯」可治「傷寒後夾勞,羸瘦盜汗,寒熱不常,喘咳痰唾,飲食減少」。
- 傷寒後咽喉閉塞疼痛:「當歸湯」可治「傷寒後咽喉閉塞疼痛,六七日,其人大下後,脈沉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痛,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
- 肺痹:《奇效良方》記載「當歸湯」可治「肺痹,上氣閉塞,胸中脅下支滿,乍作乍止,不得飲食,唇乾口燥,手足冷痛」。
- 汗症:《類證治裁》中「防風當歸湯」可治「發汗過劑,血虛成痙」、「汗痙」。
二、治療原理:
從上述醫書記載的「當歸湯」的不同組成來看,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活血化瘀:當歸是方劑中的核心藥物,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在治療跌打損傷、婦人經產諸疾以及傷寒後遺症中,當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補血養血:當歸還具有補血的功效,可治療各種血虛證,如衄血久虛、產後虛勞等。
- 溫經散寒:部分「當歸湯」方劑中含有乾薑、桂枝等溫熱藥物,可溫經散寒,用於治療寒邪引起的疼痛、肢冷等症狀,如寒疝、陰毒傷寒等。
- 清熱解毒:在治療血淋、五淋等疾病時,「當歸湯」中常配伍淡竹葉、燈心草等清熱利尿藥物,以清除體內濕熱。
- 理氣止痛:部分「當歸湯」方劑中含有木香、烏藥等理氣藥物,可疏通氣機,緩解疼痛,如治療婦人經期腹痛等症狀。
- 調和營衛:在治療傷寒後遺症、肺痹等疾病時,「當歸湯」中常配伍黃耆、防風、桂枝等藥物,以調和營衛,固表止汗,增強機體抵抗力。
- 滋陰潤燥:在治療肺痹時,「當歸湯」中常配伍麥門冬等滋陰潤燥藥物,以緩解唇乾口燥等症狀。
三、總結:
「當歸湯」是一個涵蓋多種組方的方劑系列,其主治功效廣泛,涉及內、外、婦、兒等多個科別。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當歸的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並根據不同病症配伍不同的藥物,以達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理氣止痛、調和營衛、滋陰潤燥等多重治療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醫書中記載的「當歸湯」組成和用量各不相同,現代臨床應用時需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辨證論治,並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身2錢,黃連(酒洗)2錢,黃芩2錢,生地黃3錢(酒洗,陰乾),炙甘草3錢,柴胡1兩,白芍藥2錢。補益腎水。
水煎,臨臥服。
(《原機啓微》附錄)。《原機啓微》附錄生地黃作熟地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血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出血傾向、陰虛火旺等症狀,不宜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湯, 出處:《鬼遺·附錄》。 組成:當歸2兩,甘草1兩,川芎1兩,芍藥1兩,地榆3兩。 主治:婦人陰蝕。
當歸湯, 出處:《慈幼新書》卷二。 組成:當歸5錢,元參3錢,辛夷1錢,炒梔8分,貝母5分,柴胡3分。 主治:小兒鼻淵。
當歸湯,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當歸、黃耆(炙)、生地黃、麥門冬、甘草、黃連(炒)、白芍、浮小麥。 主治:痘瘡收靨之後,盜汗出者。
當歸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二。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熟地、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麥冬、黃耆、川斷、黃芩、陳皮、香附、砂仁。 主治:養氣益脾。主治:妊娠五月胎不安。
當歸湯, 出處:《百一》卷十五引鄭媪方。名見《普濟。 組成:淡竹葉、燈心、當歸(去蘆)、紅棗、竹猥綏、麥門冬(并根苗用)、烏梅、甘草、木龍(又名野葡萄藤)各等分。 主治:血淋及五淋等疾。
當歸湯,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陳皮1兩,當歸1兩,熟地黃1兩,白芍藥1兩,阿膠3分,桃膠3分,赤茯苓3分,人參半兩,芒消半兩,香附子半兩,甘草1分。 主治:勞淋,小便淋瀝疼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