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散

MA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膀胱經 22%
腎經 18%
心經 7%
脾經 6%
大腸經 6%
三焦經 5%
肝經 1%
膽經 1%
胃經 0%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肝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效。對於風寒束表、肺氣不利所致的感冒、鼻塞、咳嗽等症,麻黃能發散風寒,宣通肺氣,起到疏風解表的功效。
  2. 利水消腫:麻黃亦具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浮腫、水腫等症,麻黃能利水消腫,改善水腫症狀。

麻黃散中麻黃的配伍,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發揮其疏風解表、利水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麻黃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在於羌活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表之效。

麻黃散為解表散寒之劑,主治風寒表證,症狀為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善於疏散風寒,止痛解表,與麻黃、桂枝等藥物合用,可加強散寒解表之效,並能緩解頭疼、肢體痠痛等症狀。因此,羌活在麻黃散中起到重要的協同作用,提升藥效。

麻黃散中含有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瀉肺平喘: 麻黃散主治風寒束表,肺氣不利之證,而黃芩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瀉肺平喘之效。可與麻黃等辛溫發散之藥相配,避免辛溫藥燥熱傷肺,並降低藥物的副作用。
  2. 調和藥性,緩解麻黃之弊: 麻黃性溫燥,易傷津液,而黃芩可制約麻黃燥熱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燥熱傷肺,更利於患者康復。

故黃芩在麻黃散中起到重要的調和作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緩解麻黃的燥熱之性,使藥效更佳,副作用更小。

麻黃散中包含細辛,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協同增效: 細辛性溫,能散寒止痛,與麻黃、桂枝等藥物相配,可增強其發汗解表之效,並能助其溫經散寒,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有更佳的治療效果。

二、引經導藥: 細辛辛香走竄,能引藥力直達病所,促進其他藥物藥效的發揮。其辛溫之性可助麻黃上達頭面,疏風解表,並能引藥力下達肺部,化解寒邪。

麻黃散的組成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麻黃散為辛溫解表之劑,散寒解表之餘,易傷正氣。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可以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表寒散解後,正氣虛弱,導致疾病反覆。
  2. 調和藥性,緩解麻黃的燥烈:麻黃性辛溫,發散之力強,易傷津液,且有耗氣之弊。黃耆則性溫和,補氣而不燥,加入黃耆可以中和麻黃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散」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黃耆性溫味甘,能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麻黃散」的主治功效是筋骨關節。

  • 由麻黃、黃芩、黃耆、羌活、細辛等中藥組成。

  • 麻黃性辛溫,能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黃芩性味苦、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黃耆性溫味甘,能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麻黃散」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補氣固表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

  • 也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 另外,還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

  • 「麻黃散」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補氣固表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

  • 也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 另外,還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麻黃半兩(去根節),乾薑(炮裂,銼)、蔥白3莖,豉1合。
上銼細。
以水2大盞,煎至1盞3分,去滓,分3次稍熱服,不拘時候。衣蓋出汗。
蔥豉湯、麻黃湯(《普濟方》卷一三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麻黃散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散寒除濕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耗傷津液。此外,麻黃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心悸、失眠、頭暈等,孕婦及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肺結核坐骨神經痛癲癇麻痺半身不遂鼻塞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焦慮恐懼百日咳腦炎心肌梗塞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鼻炎肺氣腫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一。 組成:麻黃(蜜同酒炒黑)、枳殼、赤茯苓、木通、蘇葉、前胡、葛根、連翹、牛蒡子、蟬蛻、紅花。 主治:腠理閉密,麻證難現。

麻黃散, 出處:《本事》卷三。 組成:麻黃1兩1分(去根節),羌活1兩(去蘆頭),黃芩3分(去皮),細辛(真華陰者,去葉)半兩,黃耆半兩(蜜炙)。 主治:發汗。主治:歷節。

麻黃散,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麻黃6分(去節),甘草5分(炙),乾薑3分,附子3分(炮),當歸3分,白芷3分,續斷3分,黃芩3分,芍藥3分,桂心3分,川芎3分。 主治:止血悶及疼痛。主治:金瘡煩疼。

麻黃散, 出處:《痘疹全書》。 組成:升麻(酒洗)、麻黃(蜜酒同炒)、人中黃、牛蒡子(炒)、蟬殼(去土足翅)。 主治:毒氣拂鬱於內,疹子淹延不出,毛孔盡閉,皮膚乾燥;嚴寒之時風邪襲肺,玄竅爲寒所閉,痧疹不得出,目微紅,淚汪汪,鼻塞喘嗽,咽腫。

麻黃散, 出處:《綠槐堂疹症方論》。 組成:麻黃8分,升麻1錢,乾葛2錢,川芎2錢,大力子2錢,薄荷1錢,木通1錢,天麻1錢,蟬蛻2錢,桔梗2錢,陳皮3錢,旋復花4分,紅花4分,前胡2錢。 主治:疹症毒氣鬱內,淹延不出,毛孔盡閉,皮膚乾燥,身熱噴嚏。

麻黃散, 出處:《局方》卷四(寶慶新增方)。 組成:麻黃10兩(去根節),款冬花(去蘆枝梗)5兩,訶子皮(去核)5兩,甘草(爁)5兩,桂6兩(去皮,不見火),杏仁3兩(去皮尖,麸炒)。 主治:久近肺氣咳嗽,喘急上衝,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腳手冷痹,心脅疼脹。兼傷風咳嗽,膈上不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