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足巨(巨)陽脈」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4

名詞介紹


足巨(巨)陽脈

足巨(巨)陽脈,是足太陽經的早期經脈異名。

馬王堆漢墓帛書載:「足巨陽脈:潼外踝婁中,出卻(腳)中,上穿(辰),出厭中,夾脊,出於項,□頭角,下顏,夾(骨曷)(頞),系目內廉。是動則病;潼(腫)、頭痛,□□□,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運,腘如結,腨如裂,此為踝蹶(厥)。是巨陽脈主治其所產病:頭痛,耳聾項痛,耳疆(強),瘧,背痛,要(腰)痛,尻痛,(月寺)(痔);(月谷)(腘)痛,腨痛,足小指痹,為十二病。」

足巨陽脈,起於外踝後方,沿小腿外側向上,穿過腓腸肌,出腘窩,沿大腿外側向上,至髂嵴後方,沿骶骨上緣,至項部,沿頭側面下行至面頰部,止於目內眥

足巨陽脈與足太陽經的循行路線基本相同,但在腘窩處,足巨陽脈穿過腓腸肌,而足太陽經則沿腓腸肌外側上行。

足巨陽脈與足太陽經的功能主治也基本相同,但足巨陽脈主治頭面部、項部、腰背部的病證,而足太陽經主治四肢、胸腹部的病證。

足巨陽脈的臨床應用較少,主要用於治療頭痛、耳聾、項痛、腰背痛等病證。

參考文獻

  1. 馬王堆漢墓帛書《足巨陽脈》。
  2. 張介賓類經圖翼》。
  3. 王清任醫林改錯》。
  4. 吳鞠通《溫病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