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外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外踝,解剖結構名。出《靈樞.骨度》。又名核骨。指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
《靈樞.骨度》:“外踝,核骨也。”
《素問.骨空論》:“外踝,核骨也,在足陽明之分也。”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外踝,在足陽明之分,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
外踝是人體足部的重要結構,位於足部外側,由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組成。外踝與內踝共同構成踝關節,是人體行走、站立的重要支撐結構。外踝在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有外踝骨折、外踝扭傷等。
外踝骨折是指外踝的骨折,多由外力直接作用於足部外側所致。外踝骨折的臨床表現為外踝局部疼痛、腫脹、皮下瘀血,可伴有足部外翻畸形。外踝骨折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外踝骨折的治療以手法復位和外固定為主。
外踝扭傷是指外踝的扭傷,多由外力間接作用於足部外側所致。外踝扭傷的臨床表現為外踝局部疼痛、腫脹、皮下瘀血,可伴有足部外翻畸形。外踝扭傷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外踝扭傷的治療以局部冷敷、理療、按摩、外固定等為主。
外踝是人體足部的重要結構,在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有外踝骨折、外踝扭傷等。外踝骨折和外踝扭傷的治療方法不同,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