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腰背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腰背痛
證名,首見於《靈樞·五癃津液別》。指腰部及背部同時出現疼痛之證候,多因腎氣虧虛、風寒外襲,或氣血不足、經絡瘀滯所致。
病因病機
- 腎虛為本:腰為腎之府,若腎精不足、腎氣虧耗,則腰脊失養,易致酸痛綿綿,遇勞加重。
- 外邪侵襲:風寒濕邪客於足太陽膀胱經或督脈,阻滯氣血運行,可致腰背拘急冷痛,轉側不利。
- 氣血瘀滯:久坐勞傷或跌仆損傷,導致局部經絡不通,氣滯血瘀,痛如錐刺,痛處固定。
- 氣血兩虛:脾弱氣虛,化源不足,營血虧虛,肌肉筋脈失濡,而見隱痛乏力,勞累後尤甚。
辨證分型與治法
-
腎虛兼風寒
- 表現:腰背冷痛,遇寒加劇,伴有下肢乏力,或小便清長。
- 治法:補腎壯腰,祛風散寒。
- 方藥:獨活寄生湯(《備急千金要方》)加減,或菊花酒溫通經絡。
-
氣血不足
- 表現:久坐或勞累後疼痛明顯,面色萎黃,神疲乏力。
- 治法:補益氣血,強筋健骨。
- 方藥:八珍湯(《正體類要》)合補中益氣湯(《脾胃論》),酌加川續斷、杜仲、桑寄生等補腎強腰之品。
-
瘀血阻絡
- 表現:痛如針刺,夜間加劇,局部按壓痛甚。
-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方藥: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或配合桃仁、紅花等藥。
經絡與針灸取穴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於腰背,督脈統攝諸陽,故臨床常取:
- 腎俞、命門:補腎填精。
- 委中、承山: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 大椎、腰陽關:散寒通督,適用於風寒證。
其他療法
- 推拿手法:按揉膀胱經穴位,或施以滾法、扳法,鬆解肌肉拘急。
- 導引養生:如「八段錦」之「兩手攀足固腎腰」,可調理腰背氣機。
腰背痛一證,須辨明虛實寒熱,結合整體調理,以恢復經絡氣血之暢通。相關詳細辨證可參見「腰痛」條目。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