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內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內廉

內廉為中醫解剖學之名詞,意指人體部位之內側緣。「廉」本有「邊側」之意,於經脈循行描述中,特指肢體內側或靠近軀幹中線之邊緣。《靈樞·經脈》記載:「腎足少陰之脈……出腘內廉,上股內後廉」,此處「內廉」即指膝膕窩(腘窩)內側,以及沿大腿內側後緣上行之經脈路徑。

在經絡學說中,「內廉」多用於描述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之循行特點。此三經皆分布於四肢內側,故其走向常以「內廉」為標誌。例如:

  • 足太陰脾經:循行於足大趾內側端,沿足內踝前緣(內踝內廉)上行。
  • 足少陰腎經:自足心斜向足內踝後下方(內踝後廉),再沿小腿內側後緣(脛骨內廉)上行。
  • 足厥陰肝經:雖主要行於足背,然其分支亦與「內廉」相關,如《靈樞》提及「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涉及內踝與脛骨內側之相對位置。

此外,「內廉」亦見於骨度分寸之定位。如《類經圖翼》載「膝膕橫紋至內踝尖為十四寸」,其中「內踝尖」即為內踝最突出處,屬「內廉」之具體體表標誌。此類度量多用於針灸取穴,如三陰交(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即依「內廉」而定。

綜觀之,「內廉」一詞體現中醫對肢體內外側空間關係之精細劃分,既為經脈循行之重要參照,亦為臨床定位之關鍵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