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脊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脊痛,中醫病名。指背部正中肌肉、筋脈、骨節疼痛。出自《素問.風論》。多因督脈及足少陰腎經病變所致。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脊痛,督脈病也。背痛,肺經病也。」「二經虛,感受六淫之邪則害痛。」「脊以髓滿為正,房欲過度,脊髓空則痛。」治宜滋陰補腎,用六味丸。膀胱經脈挾背,分左右上項,賊風乘虛入,倔強不能屈伸。治宜祛風止痛,用羌活、前胡、防風、茯苓。先脊痛,後及於背肩,是腎氣上逆,宜和氣飲。亦有因跌僕損傷、瘀血滯留,脊痛不可忍者,治宜活血通絡,用地龍湯。陽虛脊背常感寒痛者,治宜溫陽補腎,用八味丸加鹿角、狗脊等。參見背脊骨痛、脊強條。本症見於脊柱損害,如脊髓炎、骨結核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脊痛的症狀表現為背部正中肌肉、筋脈、骨節疼痛,可伴有腰酸、腿軟、下肢麻木等症狀。

脊痛的病因多為督脈及足少陰腎經病變所致,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 腎虛:腎虛是脊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腰酸、腿軟、下肢麻木等症狀。
  2. 風寒濕邪:風寒濕邪侵襲督脈及足少陰腎經,可導致脊痛、腰酸、腿軟、下肢麻木等症狀。
  3. 瘀血:瘀血阻滯督脈及足少陰腎經,可導致脊痛、腰酸、腿軟、下肢麻木等症狀。
  4. 跌僕損傷:跌僕損傷可導致脊柱損傷,引起脊痛、腰酸、腿軟、下肢麻木等症狀。
  5. 其他原因:如脊髓炎、骨結核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等,也可引起脊痛。

脊痛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不同而異,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 滋陰補腎:適用於腎虛引起的脊痛,常用方藥有六味丸、八味丸等。
  2. 祛風止痛:適用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脊痛,常用方藥有羌活、前胡、防風、茯苓等。
  3. 活血通絡:適用於瘀血引起的脊痛,常用方藥有地龍湯等。
  4. 針灸推拿:可用針灸、推拿等方法治療脊痛,有助於緩解疼痛。
  5. 其他治療方法:如脊髓炎、骨結核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需根據病情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脊痛的預防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避免過度勞累。
  3. 保持良好的睡眠。
  4.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5.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脊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