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脊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脊痛

脊痛是一種中醫疾病名詞,主要指背部正中的肌肉、筋脈和骨節疼痛。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素問.風論》一書中,多由於督脈及足少陰腎經出現病變所引起。

根據《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的記載,脊痛受督脈病和肺經病兩種情況影響。當二經虛弱的時候,容易感染六淫邪氣導致疼痛。脊痛與脊髓的充盈情況息息相關,如果性生活過度,脊髓就會虛空而引起疼痛。此外,《雜病源流犀燭》還提到,治療脊痛的方法包括滋陰補腎和使用六味丸,另外,膀胱經脈也與背部相連,面對入侵的邪風,脊痛會變得較為嚴重,因此需要祛風止痛,例如使用羌活、前胡、防風、茯苓等藥物。在一些情況下,脊痛會從背部蔓延至背肩部位,這可能是腎氣逆行所致,因此需要平和氣血,如和氣飲。如果脊痛因摔倒或其他創傷引起,這時需要活血通絡,可以使用地龍湯進行治療。對於脊背感到寒痛的患者,需要注重溫陽補腎,可以使用八味丸加鹿角、狗脊等藥物。另外,在一些脊柱損傷的情況下,例如脊髓炎、骨結核和腰椎間盤突出等,也可能導致脊痛。因此,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脊痛的症狀表現為背部正中肌肉、筋脈、骨節疼痛,還可能伴隨腰痠、腿軟和下肢麻木等症狀。

脊痛的病因主要包括腎虛、風寒濕邪、瘀血、跌僕損傷和其他脊柱損害等幾種情況。腎虛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其主要症狀是腰痠、腿軟和下肢麻木。遭遇風寒濕邪入侵督脈及足少陰腎經時,也會引起脊痛、腰痠、腿軟和下肢麻木等症狀。瘀血阻滯督脈及足少陰腎經,同樣會引起脊痛、腰痠、腿軟和下肢麻木等症狀。跌僕損傷可能導致脊柱損傷,使脊痛、腰痠、腿軟和下肢麻木等症狀出現。此外,其他疾病如脊髓炎、骨結核和腰椎間盤突出等,也可能導致脊痛。

對於脊痛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滋陰補腎是適用於腎虛引起的脊痛,常用方藥有六味丸、八味丸等。祛風止痛是適用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脊痛,常用方藥有羌活、前胡、防風、茯苓等。活血通絡是適用於瘀血引起的脊痛,常用方藥有地龍湯等。此外,針灸和推拿也可用於治療脊痛,可以減輕疼痛。對於脊髓炎、骨結核和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需要根據病情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預防脊痛的方法有幾點: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睡眠;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定期進行體檢,早期發現脊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