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中醫到現代數據,破解現代人「厥陰體質」的真相!

- 最後更新:2025-07-21首次發表:

雲端中醫經過長期間,不斷歸納及分析會員回饋後逐漸發現:現代人若沒有正確養生,最終往往會形成「厥陰體質」狀態。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現象竟可透過經絡數據進行驗證。

本文將從傳統醫學對「厥陰病」的理解出發,結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與經絡檢測數據,深入探討導致現代人出現厥陰體質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調養對策,作為現代人養生的重要參考。

厥陰病的複雜矛盾現象

許多人一輩子沒聽過厥陰病?不用說一般社會大眾了,連中醫界對於這個概念的理解,都是非常模糊的。

這是指《傷寒論》中的「六經病」(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傷寒進入體內,發展到最後的階段,代表疾病發展至寒熱交錯、陰陽氣機嚴重失調的一種複雜狀態。

一般而言,當傷寒進入「少陰病」時,已經是陽氣嚴重虛損之階段,就像寒冰覆體,正氣即將熄滅。

若不及時回陽補正,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厥陰病,這時候厥陰病則如同寒冰中仍有餘火掙扎,出現寒熱交戰的現象。

厥陰病本質,雖然是寒性疾病,但因為寒氣太重而變化出火熱的症狀,這不是現代醫學可以領理解的維度!

少陰病極度陰寒,厥陰病陰寒化熱
少陰病極度陰寒,厥陰病陰寒化熱

中醫專家余秋平在其著作《千古疑案厥陰病:余秋平講傷寒論之厥陰病篇》中指出,所謂「厥陰病」,其實是兼具「肝陰虛」體質(厥陰病)與「陽氣不足」體質(少陰病)的人所呈現的複雜病機。

他認為,厥陰病的實質可歸納為以下四種類型,這也正是被稱為「千古疑案」的關鍵:

  • 上熱下寒證:陰陽氣機失調、升降紊亂,導致上部出現熱象、下部則呈現寒象。上熱的症狀包括:口渴、心中灼熱、飢餓卻不想吃東西、咽喉疼痛、口舌生瘡、臉色潮紅。下寒的症狀則有:腹瀉、四肢冰冷、下腹部冷痛、小便清長、反覆嘔吐。
  • 厥熱勝復證:四肢冰冷與發熱交替出現,反映出正氣與邪氣對抗、陰陽消長的動態變化。這種人往往進入「冷幾天、熱幾天」的反覆循環
  • 木克土證:肝氣(屬木)過度亢盛,橫逆侵犯脾胃(屬土),導致脾胃升降失常、運化功能失調,引起消化系統障礙,出現脾胃或腸道的疾病
  • 厥陰經鬱火證:體內陽氣鬱結而化為火,這種火一方面有上炎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因被陰寒所束縛,表現為局部鬱熱,與全身虛寒並存,形成一種實熱與虛寒共現的複雜證型。

所以,從上面的文字描述,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厥陰病的複雜性,這不是單純的寒,也不是單純的熱,而且體內的五臟六腑也不協調,身體會感到非常不舒服

現代生活塑造厥陰體質

雲端中醫長期與會員互動,發現一種模式共同點,例如某會員四處看病的會員,怎麼看都沒有效,一直以為是中醫師不行,最後只好自己研究中醫。

然而,他們之所以「看不好」,並不是因為中醫師的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他們的體質本身太複雜、太矛盾。

長期觀察會員的數據後發現,不論是哪一種經絡型態,這類人最終都會走向「化熱」的狀態。

可以透過觀察「寒熱指數」中上半身的變化,特別是「三焦經」與「大腸經」的實證現象。

更奇妙的是,不論最初是哪一種經絡型態,最終都會演變成雲端中醫所定義的「極致現象」,也就是「厥陰經」(肝經與心包經)異常的狀態,印證這是「厥陰經絡病」。

當體質發展到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化熱極致」或「一派陽虛化熱極致」或「上實下虛」時,身體會同時出現寒熱錯雜的情況,服用任何藥物的效果都非常有限。這也是許多病患四處求醫卻始終無效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要形成這種經絡異常,只需長期累積以下生活習慣,持續數十年後,這種又熱又寒的體質,便會逐漸穩固:

  1. 熬夜過度:經常熬夜會耗傷「腎陰」,導致體內失衡,進而產生虛火上升的現象,例如口乾、失眠、煩躁等症狀。
  2. 嗜飲冷飲、過度吹冷氣:寒氣入體,會造成下半身血液循環變差,進而引發各種生理問題。
  3. 情緒壓力過大:壓力使肝氣鬱結,氣機不順,容易氣悶、煩躁,最終累積體內火氣。
  4. 久坐不動:陽氣不流通,身體容易累積濕氣與寒氣。
  5. 反覆使用抗生素:經過許多會員的實際觀察與驗證,抗生素的寒性極強,對體質影響甚大。
  6. 過度溫補或攝取油炸食物:有些人偏好進補或愛吃炸物,容易助火傷陰,進一步加劇寒熱錯雜的現象。

上述這些原因,多數是可以靠自身努力改善的。不過,「情緒壓力」這一關,對許多人來說卻難以突破,因為它往往根源於個性,甚至更深層的靈性意識層面,並非短期內能解決的問題。

現代人厥陰體質症狀解析

中醫師馬家駒,在其著作《經方半表半里證:少陽病與厥陰病》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他認為,六經辨證的關鍵是「半表半里」,少陽病的本質是半表半里的陽證,厥陰病的本質是半表半里的陰證。

這種抽象的描述,可以透過觀察現代人的經絡數據,還有會員的持續回饋來印證,可依照以下症狀來理解:

1.寒熱錯雜且反覆

2025年7月期間,有一位會員提問,她明明就是寒性體質,但是喉嚨痛時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卻沒有效果。

團隊查看她的經絡數據後發現,她的體質不但是陽虛化熱,同時還呈現極致的現象(手三陰經虛證),這就不是單純的寒性體質。

厥陰體質的人,長期處於「上熱下寒」的狀態。所謂「上熱」,指的是他們經常會感到口乾舌燥、口腔潰瘍、喉嚨痛、咽喉乾澀、有苦味,甚至出現心口灼熱(如胃部灼痛)、情緒煩躁、失眠多夢、焦慮不安、臉部長痘、頭部容易出汗等症狀。

而「下寒」的部分,則表現在腹瀉、手腳冰冷、食慾不振、腰膝酸冷,女性可能會有痛經,男性則可能出現陰囊潮濕且感到怕冷等情況。

厥陰體質的人,體內寒熱反覆無常
厥陰體質的人,體內寒熱反覆無常

這種狀態,其實常見於「鐵三角經絡體質化熱」的案例,如果單純從經絡圖來看,這類人不應該出現怕冷的現象,但根據長期的回饋觀察,他們的確經常會感到身體發冷。

這種怕冷,不單純是體內的陽虛怕人,也伴隨厥陰經鬱火怕冷,這不是單純吃熱藥可以解決的,還要配合疏肝中藥。

如果是單純怕冷還好,他們卻又經常感到燥熱,想喝冰水,想待在冷氣房。這種忽冷忽熱、反覆無常的狀態,讓人往往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調理才好?

2.內心煩躁不安

厥陰體質的人,體內體內寒氣積聚,使陽氣不能順利發揮作用,導致情緒煩躁不安。

或是寒氣太過反而引起虛火,會讓人心神不寧、情緒煩躁甚至容易發怒。煩躁不安、虛陽擾動。

依照過去許多會員長期的觀察,體內寒氣嚴重度提升之後,確實很容易感到煩躁。

2025年7月期間就有會員回報,他覺得很奇怪,每年炎熱夏季的時候,他感到煩躁、頭痛的機率很高。然而,這種煩躁卻一定要吃極熱的「吳茱萸湯」才會化解。

他發現關鍵原因是,夏季他經常喝冰水、吃冰棒、待在冷氣房,誘發了體內陰寒現象。

炎熱夏季容易誘發體內陰寒的煩躁現象
炎熱夏季容易誘發體內陰寒的煩躁現象

3.口乾口渴

雲端中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探討現代人的基本體質是少陽體質,這就是屬於「半表半裡」的陽證。

少陽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口乾口渴,這是容易改善的,服用小柴胡湯通常可以快速緩解。

上面提到,中醫師馬家駒認為厥陰病的本質是半表半里的「陰證」,這就不容易快速化解。

也就是說,現代人的少陽體質,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會轉變成為「厥陰體質」,這時候也會口渴,但這是體內寒到極點,所產生熱感而導致口渴,這種口渴通常不是太嚴重,但喝水卻也解不了。

中醫大家劉力紅在其名著《思考中醫》中也提到,這種口渴,他認為是脾經與心經異常所造成的,這也完全符合鐵三角經絡型態的經絡現象。

4.腹瀉(腸躁症)

厥陰病的人本質陰寒,通常是腹部陰寒,所以容易腹瀉,這是因為體內脾的陽氣虛弱、水分無法正常運行,會導致腹瀉。常見的情況是拉出來的糞便水水的,有時還會夾雜沒消化的食物。

現在人高機率出現腸躁症,就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不論是少陽體質,或是厥陰體質,腸道系統都不太可能健康。

5.噁心嘔吐

厥陰病很容易出現乾嘔、吐口水泡沫的現象,這是因為肝部受寒,影響到胃,導致氣往上衝。

當乾嘔、頭痛、吐涎沫這三種症狀同時出現,就是肝受寒氣鬱結,又夾帶著體內的水飲一起往上衝,這正是中醫所說的「吳茱萸湯證」的典型表現。

而雲端中醫資料庫中,最容易出現乾嘔的經絡型態,也是鐵三角化熱極致現象。

最容易乾嘔的經絡型態,也是鐵三角化熱極致現象
最容易乾嘔的經絡型態,也是鐵三角化熱極致現象

每年夏天,都有一些人分享類似的經驗,幾乎年年夏天都會有這些症狀發作。這本來是應該在冬天才會出現的症狀,卻在炎熱的夏天也發作了?

特別是這種乾嘔的感覺,會讓人非常不舒服,難受到古代醫書提到「煩躁欲死」的形容詞,情緒根本不可能穩定。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最可能的原因是現代人習慣開冷氣,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整天待在像冬天一樣冷環境,卻穿著清涼,身體反而容易受到寒氣侵襲,於是就引發了體內的「陰寒」症狀。

6.胸腹脹滿和腹痛

不論哪一種經絡型態的極致現象,最終都是與「手三陰經」(肺經、心經與心包經)結合。

因此很容易解釋,為什麼厥陰體質的人,容易出現胸口和腹部脹悶不適,偶爾會出現胸部疼痛。

尤其是鐵三角經絡體質的人,長期脾經虛證,更容易腹部脹滿或腹痛。

7.食慾異常

古書上都提到,厥陰病的人會出現食慾異常,例如出現「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或是「吃了東西就吐出蛔蟲」,現代人很難吐蛔蟲,但是關於蛔蟲的這個問題卻非常有趣。

現代醫學認為,肚子有回蛔蟲,主要是誤食含有蛔蟲卵的食物或水。這些蛋是透過糞便排出體外,污染了土壤、水源或農作物。

然而,為什麼厥陰病的人會有蛔蟲呢?某會員在2025年夏季就回報,他說,進入夏季之後他感到很熱且經常喝冰水。確實感受到肛門搔癢。他持續觀察了幾年,幾乎每年夏天都是這樣。

所以,體內寒熱夾雜的人,腹部很容易滋生蛔蟲,這是現代醫學難以理解的層面。

8.精神及腦部症狀

古書提到,厥陰病嚴重時可見神昏、抽搐,這是肝風內動、陽脫陰絕所造成。

而最讓現代人困擾的是,有一定比例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就容易誘發腦中風或失智症。

厥陰體質的人,確實容易出現腦部的疾病,才可以清楚地從鐵三角經絡型態的異常經絡來理解。

以上從厥陰病的傳統中醫理論,結合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以及相關的症狀綜合探討,幾乎可以初步確認,多數的的經絡體質發展到最後,會呈現「厥陰體質」現象。

既然原因找到了,預防或改善的方法,也就自然呼之欲出,留待另外一篇文章繼續探討。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