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寒冷冬季期間,經常就會有一些初次使用經絡檢測的會員,質疑系統是不是損壞?因為他們的體能數值太低了!這種現象在冬季是常見的。
然而,這種現象發生在炎熱夏季,就顯得格外反常。本文從夏季低體能數值的機率角度,提出預防醫學的一些看法,提供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夏季低體能數值機率有多低?
雲端中醫在多篇文章中反覆強調一個觀念:自學中醫其實並不困難,也沒有太多複雜的知識要學。
原因在於,中醫師必須掌握龐雜的知識,才能應對形形色色、數以萬計的病患。
但是,「雲端中醫個人版」設計只針對「一個人」使用,只需掌握一輩子自己身上可能出現的變化,學習相對硬的知識,範圍自然大幅縮小。
然而,雲端中醫的資料處理團隊,卻經常得面對成千上萬種離奇的經絡現象,這也讓團隊成員頗為頭痛。
關於低體能數值的現象,由於已經探討非常多年,可以先參考其他的文章。這裡主要是探討,夏季期間所出現的低體能現象。
2025年6月中,一位會員在Facebook社團提出疑問,他觀察到身邊某人每次檢測時能量值都特別低,可那人看起來並無疾病,這究竟為何?

事實上,這不只讓提問者困惑,資料分析人員同樣感到疑惑。原因很簡單,因為此類狀況極為罕見。
以2025年5月~6月期間的數據統計來看,僅約1%的使用者體能數值低於10。若過濾體能值低於5,機率更是微乎其微,落在概率分布尾端(常態分布中距平均值2.5個標準差之外)。
從社會事件的角度來說,這種情形類似「黑天鵝事件」的出現機率,雖有可能發生,但機率極低。
面對如此稀有的現象,關鍵在於:我們應採取何種角度加以推理分析背後原因?這才是值得深入探討之處。
面對夏季低體能推理可能性
1.生病了嗎?
許多人使用經絡檢測系統,往往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罹患了什麼疾病?
然而,雲端中醫始終堅持的是,經絡檢測系統的重點並非診斷疾病,而是透過經絡數據建立屬於自己的「經絡模型」,用來進行未來一輩子的養生規劃。
檢測當下的經絡數據,所呈現來的就是當下的經絡現象,可能已經在生病,也可能完全沒有病。
舉例來說,一位體檢結果正常的年輕人,其經絡型態,很可能與一位已被診斷為心臟病的患者幾乎相同,甚至後者的經絡現象偶爾還更佳。
若這名年輕人長期維持與心臟病患者相同的經絡型態,那麼在可預見的未來,他確實有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然而,他仍有足夠時間透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改善經絡,進而預防疾病。
同理,當我們發現體能值極低(統計上僅占1%)的人,即使檢測當下沒有明顯病症,數據已強烈指出這正處於不正常區間。
2.皮膚狀態
良導絡檢測法其實很單純,主要測量的是皮膚的「導電性」。先把經絡議題放一邊,只專注於皮膚本身,究竟是哪些原因讓皮膚導電性下降?
一般來說,流汗會提高皮膚導電性,因此在炎熱的夏季卻測得導電值偏低,多半代表受測者不流汗,或者汗腺功能異常。許多疾病本身就會造成排汗失常。
若排除疾病因素,導致導電性降低的原因還包括:先天差異(汗腺密度、大小或反應度)、角質層過度乾燥、皮脂分泌過少(常見於老年人或某些皮膚病)、局部血流不足、營養不良……等等。

不少會員分享,遇到體能數值偏低時,最簡單且幾乎保證有效的方法就是「洗熱水澡」,短時間內即可提升皮膚含水量並促進血液循環。
此外,甩手、運動、小跑步或經絡拍打,只要稍微活動,體能數值也會迅速上升。
特別是在炎夏,不待在冷氣房、隨便動一動就能流汗,更能快速改善皮膚的低導電現象。
因此,夏季要迅速拉高體能數值其實並不難。真正的關鍵是,提升體能數值後,數值是否會在短期間內,快速滑落到低體能狀態?這才是後續需要觀察與調整的重點。
這裡必須提到一點的是,住在高緯度(一年四季低溫)、乾燥地區的人,有可能一年四季都是低體能數值,這也可以從皮膚狀態角度來理解。
3.空調與不運動
低體能數值的問題幾乎每年都在冬季集中爆發。對某些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人而言,一進入寒冷環境,身體彷彿系統當機,體能指標瞬間崩跌。
有位會員連續追蹤自己超過5年,發現只要在冷氣房待滿4小時以上,體能值就會從室外的70直降到20,可說是「秒殺」式下降。
另一位會員同樣追蹤經絡數據7年以上,每逢夏季體能值都維持在100–120之間。然而到了2025年,她的體能竟只剩60,讓她大惑不解。

回頭檢視過去一年,她幾乎整天久坐空調環境,習慣成自然,連散步都懶得走。這種長期缺乏活動的生活型態,應是體能數值大幅下滑的主因。
所以結論很簡單:只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又沒有把運動當成日常習慣,低體能數值遲早找上門,這也是所有慢性疾病的根源,與現在醫學的結論一致。
4.疾病往往是主觀感受
過去幾年來,有一些人曾經回報一個讓他們很不知所措的狀態。有一些人,當周遭的人早已察覺他的身體出現異常,他本人卻仍自覺一切安好。
問題就在於,健康與不健康,常常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每個人長時間活在自己的身體狀態裡,既不清楚「健康」應有的感受,也缺乏可供比較的基準,因此無法察覺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異。
最常見的就是,有些人長期處在疼痛當中,完全忘記了「不痛」是什麼感覺?有些人記憶力很差,但他卻不覺得這有需要看醫生?
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們常收到回報:某會員多年前替人檢測時發現數值異常,但對方自稱健康;數年後,該人卻真的罹患重病。這類案例屢見不鮮,卻需要多年追蹤才能驗證。
也因此,預防醫學始終難以真正落實。接受檢查的人若自覺身體沒有問題,你卻告訴他現在有病,或是未來可能會生病,只會平白增加他的困擾與不安。
客觀的經絡數據,卻可以精準地指出差異性,精確地告訴你,你的狀況處於1%以內的現象,至於信不信,就看每個人自身的福報與運氣了。
事實上,在炎熱夏季幾乎不可能出現低體能數值。高溫環境促使人體自然排汗,皮膚保持潮濕,導電性本就優異,除非有特殊因素才會令導電性下降。
因此,若在夏季測得低體能數值,務必要自行驗證並找出原因。這種異常可視為預防醫學上的重要警訊;若能及時重視並介入,對於預防未來疾病將具有積極且正面的作用。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