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普遍肝氣鬱結,也就是中醫的肝不好!中醫認為,疏肝是調養身心的重要方式,而最簡單的疏肝方法就是疏通肋間部位,只要經常進行操作,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舒適感與健康效果。
本文將從中醫的經絡與臟腑理論出發,結合現代醫學生理學的認識,綜合現代多頻率冥想音樂,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並提出具體的養生操作方法,提供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一、從中醫經絡理解
從古至今的中醫書籍,幾乎都會提到肋間部位與肝膽的關係。
從中醫經絡的角度來看,現代人肋間部位普遍氣血阻塞不通,主要可以從通往肋間的部位的「脾經」、「肝經」、「膽經」、「胃經」來理解。

當大家一看到上面這張3D經絡圖之後就會發現,只要是有在經絡檢測的人,都會知道這四條經絡長期都是異常的。
- 「鐵三角經絡體質」或「綜合經絡體質」的人,長期肝經+胃經實證,脾經穩定保持虛證,膽經永遠是異常的(虛實都有)
- 而「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人,一年四季膽經、胃經虛證,肝經與脾經也很容易虛證。
此外,現代人長期都很容易出現消化系統的疾病,這也是肝膽脾胃有關係,因此肋間部位確實與這四條重要經絡密切相關。
中醫界幾千年來都認為,心情不好的人會肝氣鬱結,反映在肋間,最常出現脹滿、疼痛、牽掣感等不適症狀。
中醫師沈寧在其著作《沈氏女科600年:女人會養不會老》中提到,如果生氣了一聲不吭,什麼都憋在心裡,那會造成肝氣鬱結...這在中年女性身上非常多見。
雲端中醫的會員之中,只要情緒不佳的類型,往往就很容易看到他們的經絡圖,出現「鐵三角經絡型態極致現象」,這幾乎是非常準確的。
此外,肝膽互為表裡臟腑,膽經也亦過脅肋,路線通往身體側面。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響。
此外,脅肋部被傳統中醫認為是肝臟在體表反映的主要區域,刺激這個區域可以直接作用於肝臟,調節其功能。

現代人面對各種壓力、情緒不暢(如抑鬱、憤怒、焦慮)都容易導致肝氣鬱結。氣機阻滯在肝經所過的脅肋部,這也難怪絕大多數人這四條經絡都是長期異常的了。
因此,經常疏通這肋間部位,直接作用於肝經、膽經、脾經、胃經循行之處,物理刺激能推動局部氣血運行,打破氣滯狀態。
有趣的是,疏通這裡之後還可以調暢情志,按摩帶來的舒適感和局部緊張的緩解,有助於放鬆身心,間接舒緩因情緒導致的肝氣郁結。
脅肋部位於身體側面,是氣機上下左右運行的樞紐區域。按摩此區域有助於恢復氣機的正常升降出入。
二、從現代生理學理解
傳統中醫提到的「經絡」,其實在某些方面跟現代醫學的發現是相通的。
現代醫學發現,肋間神經不只負責控制肋間肌的活動,還掌管胸部和腹部皮膚的感覺,甚至跟胸膜的某些部分也有關聯。
而這些神經跟我們的內臟神經(像是控制肝臟、膽囊、膈肌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在脊髓的同一或相鄰的區域(大約在胸椎第5到第10節)是有互相連結的。
這代表什麼呢?簡單說,就是我們身體表面的神經,會透過「體表-內臟反射」影響到內臟的功能。
所以當我們按摩肋骨兩側的皮膚和深層組織時,等於是在刺激肋間神經。這些刺激會傳到脊髓,再透過神經反射系統,間接調整肝臟的血流、代謝功能、膽囊的收縮、膽道的通暢,甚至連呼吸都可能影響。
此外,平常情緒緊張、壓力大或是長期姿勢不良(像是彎腰駝背),會讓脅肋周圍的肌肉,包括肋間肌、前鋸肌、背闊肌、腹外斜肌等變得僵硬、痙攣,甚至出現筋膜沾黏。

這些緊繃的肌肉可能會造成壓迫肋間神經,產生類似肝臟不舒服的疼痛感。此外,限制胸腔擴張,讓呼吸變淺,影響血氧供應,而肝臟正需要良好的血氧來運作。
因此,透過按摩來放鬆這些緊繃的肌肉,不但可以解除痙攣,減少神經壓迫,還能改善呼吸的深度。
搭配筋膜放鬆手法,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與淋巴回流,有助於帶走代謝廢物、補充氧氣與營養,進一步減緩疼痛與緊繃感。
肝臟是身體的重要代謝與解毒器官,需要良好的血液與淋巴循環來幫助排毒。肋骨兩側的位置正好鄰近肝臟,因此按摩這一區域的軟組織,有助於提升當地的循環。如果再配合使用精油,效果會更明顯。
三、胸肋疏肝方法
1.揉胸骨劍突下方心窩
有一些比較專業的會員曾經分享,他們在開立中藥處方之前會透過腹診,在病患的胸骨劍突下方、沿著肋骨下緣附近的位置按壓。
如果患者在這裡感到明顯疼痛,他們通常會認為肝不好,通常會開疏肝或調理肝脾的中藥。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的肝、膽、脾、胃功能不佳,那麼就更應該經常疏通這個區域。
2025年5月期間也有會員分享,他在YouTube上看到一段神奇的影片,據說是一種由天神指導的疏肝方法,重點按摩的部位也是這個位置。

按摩方式非常簡單,只需要用手指或手掌(魚際),沿著下圖紅色標示的圓圈區域按摩,每天持續大約10分鐘,也可開啟這段影片進一步理解。
這位會員表示,他每天只按摩5分鐘,就已經感覺非常舒適。他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好方法,推薦大家都來試試看。
2.搓揉肋間部位
最常運用方法,是順著肋骨方向或從身體外側(腋下)向內側(腹部)方向推揉,順應氣機運行趨勢(肝氣左升)。
同時配合呼吸,按摩時配合腹式呼吸(深呼吸),吸氣時放鬆,呼氣時施術或加深力度,能顯著增強放鬆和疏洩效果。
也可以參考下面的影片,主要就是疏通「章門穴」、「期門穴」。
3.按摩肋間阿是穴
所謂的肝氣鬱結通常都是時間很久,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這通常會在肋骨與腹部之間產生很多氣結點,這需要自己檢查才會找到,或是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事實上這些反應點也不難找,只要在脅肋部尋找壓痛點、條索狀或結節狀的緊張點,重點在這些反應點上輕柔按揉鬆解。
找到之後就要經常去揉開,也可以躺在床上,兩腿彎曲時腹部比較放鬆,更容易找到阻塞點。
4.疏通心包經,聆聽舒壓音樂
從大量現代人經絡數據中發現,「肝經」異常時,通常「心包經」也會連動異常,所以要疏肝也要疏通心包經。
《黃帝內經》中有一段關於八虛的記載,其中提到「肝有邪,其氣流於兩腋」這也是肝與心包經相關的明顯證據。
多數人其實都可以試看看抓腋下,只要仔細抓都會發現還蠻疼痛的,這也是現代人肝氣鬱結的一個證據。
因此網路上就有一些養生家,推廣從心包經來疏肝的方法,這完全符合《黃帝內經》的原理,可參考以下影片:
在操作這些疏肝方法的同時,可以聽一些冥想音樂,特殊的音樂頻率可以讓身心更加舒緩,建議以下幾種:
- 晨間養護:選用396Hz音樂+鳥鳴自然音(激活肝經氣血);
- 夜間舒壓:組合432Hz+528Hz音樂+溪流聲(深度修復);
- 情緒波動期:優先使用144Hz音樂(沉靜範例)。
以下提出範例432Hz+528Hz音樂音樂,每個人都可以到youtube尋找自己適合的頻率。
現代人普遍有疏肝的需求,而平時只要運用一些簡單的方法,每天堅持進行上述提到的動作,搭配適當的舒壓頻率音樂,透過持續的疏肝練習,就能在不知不覺中達到經絡的自然平衡。這是一種每位現代人都值得親身體驗的日常保健方式。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