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中醫良導絡檢測系統與傳統差異,從數據全新理解!

- 最後更新:2025-03-31首次發表:

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一些網友詢問:雲端中醫的良導絡系統,和傳統的良導絡有什麼不同?

他們都是曾經購買過其他品牌良導絡系統的使用者,但後來停用了。直到他們再次閱讀雲端中醫的文章後,重新燃起了興趣。

雲端中醫從大數據與統計的角度,重新理解並詮釋良導絡檢測技術,期望能引導那些曾經放棄的人,以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這項對現代人極具幫助的養生工具。

良導絡檢測法簡述及硬體設計

每隔一段時間,也會有網友詢問:「良導絡檢測法不是早就沒人在用了嗎?為什麼你們還在推廣?」

其實答案很簡單,我們從未認為「良導絡檢測法」已經沒有價值。相反地,隨著我們觀察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反而愈來愈驚嘆這項技術的實用與準確,甚至感嘆:「這麼好用的工具,我們早該更廣泛地運用與推廣!」

良導絡檢測法」是由日本醫師中谷義雄(YoshioNakatani)在1950年代創立的一種經絡電診技術。

良導絡檢測法是由日本醫師中谷義雄發現的檢測技術
良導絡檢測法是由日本醫師中谷義雄發現的檢測技術

當時他在為一位腎炎水腫患者測量皮膚電阻時,意外發現患者體表出現一條電導率特別高的路徑,其走向與傳統中醫的腎經經絡幾乎一致,而健康者則無此現象。

他將這條高導電性的經絡命名為「良導絡」,在日文中意指「良好的導電路徑」。透過測量手腳特定穴位的電阻變化,便能反映出體內臟腑的健康狀況。

中谷認為,當內臟功能失調時,會透過神經機制在體表特定經絡產生電學變化。

進一步,若對這些反應點施以刺激,還能透過神經反射調節臟腑功能。因此,原始的良導絡療法本質上也是一種電療法。

雲端中醫所研發的經絡檢測硬體,完全延續中谷義雄當年設計的原理。唯一的不同,是早期的良導絡儀採用指針式電表,必須手動紀錄與繪圖,而現代則可直接連接電腦,自動產出圖表與分析結果。

傳統良導絡vs現代良導絡儀器
傳統良導絡vs現代良導絡儀器

可以說,我們的硬體保留了經典設計的「原汁原味」,甚至稱得上是古董級技術的現代化延伸。

未來,這套硬體設備也不太可能有太大改變,並不是因為我們抗拒創新,而是因為過去20年來,正是基於這套穩定的硬體架構,我們累積了大量寶貴的經絡數據,並建立起龐大而完整的資料模型。

如果隨意更動硬體設計,這些數據將失去一致性與可比性,過去的成果也將難以延續。

良導絡檢測法最大缺點與突破

根據雲端中醫20多年來與使用者實際互動的經驗,我們發現傳統的良導絡檢測法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許多人認為它「不準確」。

使用者常會在短時間內進行多次檢測,並對數據的變化進行比較。當發現差異過大時,便質疑其可信度,甚至認為這種檢測方式不值得信賴。

有些研究者發現,有些經絡(例如心包經)似乎導電性比較明顯,有些卻沒有(例如脾經)。檢測的時間點、性別、探頭接觸皮膚的壓力大小、環境溫濕度...等等也會產生差異。

因此,過去幾年來,許多醫療器材廠商致力於改良儀器,力求提高準確性,甚至嘗試導入其他不同檢測技術。這些努力的目的,都是為了讓經絡檢測變得更準確可靠。

對良導絡檢測法的質疑聲音,一直到2025年仍不斷出現。許多網友心中總是假設:「這世界上一定有一種可以準確檢測經絡的儀器!」

但事實上,良導絡檢測法的本質,其實只是量測皮膚電阻而已,與經絡有什麼關係呢?如果說這種檢測法與經絡有關,那也是透過人類所觀察、推理所詮釋出來的

突破良導絡檢測準確性爭議的關鍵轉捩點,正是雲端中醫在2019年推出「個人版」系統之後。

運用雲端中醫個人版,可以在家進行經絡檢測
運用雲端中醫個人版,可以在家進行經絡檢測

使用者無需專家在旁指導,也不受醫學規範限制,便能自在地在家中輕鬆地進行檢測,並長期累積大量單一個體的經絡數據

有些會員在過去5年間持續檢測,累積了上千筆經絡數據。當你詢問這些資深用戶:「經絡檢測準不準?」他們往往會給出明確且肯定的回答。

因為他們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經絡數據呈現穩定且重複出現的模式,哪有不準的可能性?

所以經絡檢測準不準的關鍵在於,雖然良導絡檢測在短時間內可能會受到雜訊干擾,但只要拉長觀察時間,並透過演算法濾除雜訊,從「個人化大數據」角度分析後,就能清楚看出每個人獨特且穩定的經絡型態

過去的研究者之所以得出「穩定性與再現性差」的結論,是因為他們僅在少數個案上進行短期、少次的檢測,未能發現更長期的趨勢與變化。

而實際上,人體的經絡型態會隨季節與月份變化產生劇烈差異。例如:被檢測者在夏季會出現「鐵三角型態」,進入冬季之後變成完全相反的「倒鐵三角型態」。這些規律,都是透過雲端中醫龐大的數據與統計分析才揭示出來的真相。

此外,也要提醒那些計劃運用良導絡檢測法進行研究的學者與研究者們:如果研究目標在於找出某種疾病與特定經絡現象之間的關聯,一定務必要納入「季節差異性」這個重要變因。

人體的經絡型態會隨著季節轉換而出現明顯變化,如果忽略這層變化而直接將所有檢測數據混為一談,那麼研究結果將可能失真、甚至失去實質意義。

雲端中醫良導絡檢測法與傳統差異

雲端中醫支援團隊經過近20年的持續觀察與研究,逐步移除了傳統良導絡中的部分判斷指標,例如「陰陽比例」、「自律神經平衡度」、「表裡分析」、「五行分析」等。加入基於大量經絡數據所研發出的新指標,如「經絡型態分析」、「經絡平衡指數」、「寒熱指數」...等等。

同時,保留了仍具關鍵價值的指標,包括「體能數值」、「上下比例」、「左右比例」,從而建構出一套全新的良導絡檢測詮釋系統。

可以說,我們保留了原始的檢測技術,只是在詮釋方式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這些新觀點並非出自某某醫學權威人士的看法,而是透過長期、大量數據觀察所歸納出來的現象

雲端中醫基於經絡數據產生理論體系
雲端中醫基於經絡數據產生理論體系

例如,我們發現三焦經與腸經、脾經與膀胱經之間的能量數值呈現高度正相關,這些發現過去從未被提出,完全源自數據本身的啟示。

在雲端中醫的個人版系統中,並不存在「準不準」的問題,反而是「太準,不知道怎麼辦?」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一個人長期、反覆地進行自我經絡檢測時,會發現自己的經絡型態幾乎維持在同一個模式,難以改變,彷彿已經被固定住般地頑固!

若拉長觀察時間,甚至會發現每年的同一時期,都會出現極為相似的經絡型態與相關疾病,就像身體在經歷一種週而復始的循環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會員都發現無論嘗試多少種養生方法,經絡型態依舊不易改變,進而感到困擾,甚至放棄持續檢測。這正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卻也揭示了人體經絡運行的深層真相。

展望未來,雲端中醫將持續整合傳統中醫智慧,結合會員實際的觀察與驗證,提出各種針對難以改變之經絡體質的養生對策,幫助更多會員實現真正的、精準的健康管理。

討論留言


載入中...